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山東非遺呈現齊魯文化魅力

時間:2019-06-13 03:12:59來源:大公報

  圖:剪影藝人周克勝(左)與體驗者合影

  【大公報訊】記者徐小惠、實習記者任志千報道: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的源頭,山東不僅誕生了孔孟,還先後經歷了一脈相承的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孕育了風韻多姿而悠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大型文化活動「根與魂——青未了.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即日起至六月二十三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活動現場展出剪紙、繪畫、雕刻、陶瓷、刺繡等各種傳統手工藝展品二百餘件,搭配圖文、視像節目,並邀請山東非遺傳承人現場示範和演出,向觀眾介紹山東省三十七個非遺項目,近距離感受齊魯文化的魅力。

  飛針走線 手繡乾坤

  來到展場,頭頂盤踞了一對龍頭蜈蚣的風箏,這種長度可達幾百米,需十幾個人一起放的硬翅風箏是濰坊風箏的典型代表。走進展廳,迎面而來的是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中國三大木版年畫」的楊家埠木版年畫,它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乃東在現場向觀眾展示如何以木版套印製作年畫,並邀請觀眾上前親自體驗感受;他的旁邊,曾受邀在北京奧運會上展示剪影藝術的剪影藝人周克勝,正表演如何用二十秒的時間在現場即興為一名觀眾剪出她的側臉影像。

  沿着展廳一直走,可以看到沂蒙剪紙、侯氏火社臉譜,以及以糧食為原料進行創作的東明糧畫。雕刻區的最左邊坐着濰坊核雕的第六代傳承人劉斌,中間是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其作品曾於德國、法國、瑞士、韓國等參展,屢獲大獎;斜對面廣饒齊筆第五代傳承人郭明昌正在表演如何廣饒齊筆的製作技藝。再往前走,還能看到錫雕、魯繡、魯派內畫、費縣手繡的藝人在現場展示,每位手藝人的身邊都圍着熱情的觀眾,一邊親切地聊天,一邊津津有味的欣賞他們的表演。據山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趙新天介紹,費縣手繡技藝是當地農村女性的重要收入來源,既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又實現了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此外現場還展出了德州黑陶、拓片、臨朐紅絲硯等眾多極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

  現場示範今明演出

  該活動開幕禮於昨日舉行,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巡視員滿宏衛、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李國琳、山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趙新天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總監梁潔玲出席。李國琳在現場詳細介紹了目前山東非遺保護工作的現狀,陳積志致辭時表示,此次活動旨在宣傳和推廣非遺保護工作,同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趙新天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是次展出的三十七個項目是從非遺的七大門類中精心挑選而出,展覽的規模之大與種類之全面,在香港屬首次。

  為配合活動主題,主辦機構於本月十三日(今日)、十四日、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邀請山東傳承人就呂劇、山東琴書、五音戲、萊西木偶戲、螳螂拳、柳子戲、山東快書和山東民歌,進行現場示範和演出。

  本次活動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與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聯合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承辦、山東省文化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策劃。活動詳情可瀏覽網址www.lcsd.gov.hk,搜尋「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或致電二七八四五二○○。

  圖片:大公報記者徐小惠、實習記者任志千攝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