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甌劇團來港公演名劇/塵 紓

時間:2019-05-15 03:17:50來源:大公報

  圖:甌劇《白蛇傳》劇照

  浙江是我國戲曲的其中一個大寶庫,省內大大小小劇種約有二十個,而甌劇是浙南溫州一帶的重要劇種,與同樣發祥於溫州的永嘉崑曲互相輝映。

  甌劇原本稱作溫州亂彈,上世紀五十年代才改稱甌劇。由於溫州位於春秋時代的東甌國,歷代人民慣把溫州簡稱為甌,因此把溫州亂彈改稱為甌劇,也算是情理之常。

  溫州亂彈是多聲腔劇種

  甌劇是「一主多兼」的劇種。除了作為主要聲腔的亂彈,還兼唱高腔、崑曲、徽調、灘簧、時調等聲腔。甌劇亂彈專指一種與紹興戲(今稱紹劇)及金華戲(今稱婺劇)同出一源的亂彈。不過,甌劇的亂彈比婺劇及紹劇的亂彈多了一種「反亂彈」的唱腔。甌劇「正亂彈」與紹劇及婺劇的亂彈相同,都是定調於「尺字調」。「正亂彈」之下,可再分為「正原板」和「二漢」兩大類。「正原板」以七字齊言句為主,而句格方面有上句和下句。「二漢」類的唱詞既可用七字句,也可用十字句。這種十字句大抵是「三、三、四」句式。大體而言,「反亂彈」的各式曲調都是「正亂彈」改弦換調後的變化腔,其餘方面沒有什麼變化。不過,甌劇的亂彈腔在一九四九年之後有很大變更。例如,男唱「正亂彈」,女唱「反亂彈」。

  兼唱高崑徽灘簧時調

  除亂彈外,甌劇兼唱高腔。不過,甌劇的高腔可再分為沒有管弦伴奏(行裏話是「不託管弦」)的「八平高腔」和有絲竹伴奏的「四平高腔」兩種,但以「八平高腔」佔絕大多數。從音樂結構論,「八平高腔」是聯曲體,即是把不同曲牌聯綴而成。可是由於年代久遠,所用曲牌的名稱,已經散佚,無從辨識,也無從探索當中的聯曲規律。另一方面,高腔裏的一些劇目,是高腔曲牌與崑曲曲牌相夾而唱。這類高腔可由演員一人獨唱,亦可由其他人「幫腔」。除高腔外,甌劇還有崑曲、徽調、灘簧及時調諸腔。甌劇所唱的崑曲,其實是永嘉崑曲的崑腔,即是源於江蘇的崑曲流播至浙江永嘉後受當地語音及民間音樂影響而形成一個崑曲的支流。徽調就是從安徽傳入的皮簧,而所唱的皮簧,與婺劇等兄弟劇種無異。同樣,甌劇的灘簧與婺劇的灘簧相同,其音樂結構既有曲牌聯綴的痕跡,但以板腔體的上下句式為主。至於甌劇的時調,是指一些明清兩朝的時興小調及民間俗曲傳入溫州後變成某些小戲裏的專用音樂,又或散見於各戲裏的小曲。

  由於史料缺乏,甌劇究竟始於何時,至今難有定案。然而,一般相信,清朝初年的「三月班」可視為甌劇的濫觴。其時的「三月班」,農忙時務農;農閒時則結班唱戲。及至乾嘉年間,溫州亂彈才有固定的班社,而所演的劇目,經日積月累,變成往後的「八十四本大戲」。道咸年間,甌劇大為鼎盛。可惜,到了清末民初,由於溫州流行京劇,甌劇班事不振,以致這個劇種轉趨衰落。及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政府大力復興後,甌劇團宣告成立。

  行當分「三堂十六腳」

  甌劇早期分演員為八個行當,即生、旦、淨、丑、外、貼、副、末。前四者稱作「上四腳」;後四者稱作「下四腳」。不過,由於劇目不斷發展,行當亦需再予細分,以致變成「三堂十六腳」。所謂「三堂」,是指「白臉堂」、「花臉堂」及「包頭堂」。顧名思義,「白臉堂」指老生、正生、小生、四白臉、武生;「花臉堂」指大花、二花、小花、四花臉,武大花;「包頭堂」指老旦、正旦、當家旦、花旦、三手拜堂旦。

  甌劇的表演,可以說是「文武不擋」,即是文武兼備。唱做方面,雖雲並重,但始終以做見長,展現於不同劇目的特殊動作包括:飛腿、虎跳、麻雀步、寸步、帽功、扇功等。武打方面,則吸收了溫州民間的拳術、棍術及藤牌陣。甌劇的唱唸以往有固定的規限,除小丑用溫州土話外,所有行當須用溫州讀書音,實質是中原正音,另加若干溫州方言,而形成一種叫做「亂彈白」。不過時移世易,今天的甌劇聲韻,已日漸向普通話靠攏,至於不同行當的唱唸,旦角以假嗓為主,副以真嗓,是一種真假嗓的結合;小生和小丑以真嗓為主,副以假嗓;老生、老旦則用本嗓。

  音樂方面,傳統的甌劇樂隊多由七人組成,計有:一名鼓板、掌大鼓、小鼓;正吹一名,掌笛、簫、嗩吶,並兼顧二胡、戰鼓等;副吹一名,掌板胡、徽胡、灘胡,兼嗩吶;二胡一名,掌二胡;三弦一名,掌三弦,兼小鑼;鐃鈸一名,掌大鈸、小鈸,兼二胡、中胡;大鑼一名,掌大鑼兼中胡。不過,隨着時代進展,傳統的七人樂隊不敷應用,樂隊增添了琵琶、揚琴、阮、柳琴、管子等見於民樂的樂器,更增添了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等西洋樂器。

  約有劇目四百多齣

  今天的甌劇,除了上述的「八十四大戲」外,合計大約有劇目四百多個。當中有所謂的「甌劇三崑」,即三齣以崑腔唱的戲,計有:《連環記》、《漁家樂》及今次戲曲節選演的《雷峰塔》,即《白蛇傳》;另有「甌劇四高」、「甌劇五老」、「甌劇四冷」、「甌劇四徽」等名劇。此外,今次戲曲節選演的《高機與吳三春》,是甌劇根據當地流傳的千金愛上織綢技師的故事改編,屬於唱亂彈的特有劇目。初演時只有「高機賣綃」一折,後增補至一齣大戲;當中的「定情」及「賣綃」,可作折子演出。至於今次所選演的另一齣《殺狗記》,則是甌劇藝術研究院根據南戲四大名劇「荊、劉、拜、殺」的《殺狗記》改編,冀以仿古形式,演繹這齣名劇。

  殷盼今次甌劇的演出,可以全面展現溫州亂彈的特色。

  〔二○一九年中國戲曲節導賞系列之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