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馬友友率YMCG讓青年樂手交流/周凡夫

時間:2019-03-23 03:17:57來源:大公報

  圖:馬友友在YMCG室內樂訓練中和學員討論 /YMCG提供

  由馬友友擔任藝術總監的第三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簡稱YMCG)落幕不久,七十二名青年樂手共聚交流,其影響力逐漸在國際樂壇浮現出來。YMCG最大特色是不僅給樂手提供技術、技巧的訓練,而是將音樂培訓提升到中西方文化層面去審視,強調將音樂結合到觀念上、文化上,着重思考上的啟發。今年還邀請了大灣區內高校的青年教師參與YMCG多個活動,藉此將其核心理念帶給大灣區內的學子。

  跨地域跨文化背景

  今年YMCG共取錄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樂手七十二位,大多正在音樂學院中接受專業音樂教育,亦有一些已經畢業及從事音樂工作。學員人數最多的是內地樂手,分別來自貴陽、昆明、呼和浩特、西安、蘇州,以及港、澳、台的學員;還有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攻讀的華裔音樂學生,成為全球華人青年樂手的交流大平台。

  導師既有歐美的名師,亦有華裔中提琴家黃心芸,以及既演奏小提琴又拉奏二胡的劉茂珍。導師和學員各有不同地域與文化背景,正切合馬友友創立YMCG的理念,強調音樂的跨文化特質及跨民族的特性,音樂周特設的絲路青年樂坊,是一種跨文化的「無譜音樂」即興演奏訓練,遂成為發揮不同地域學員潛能的訓練平台。

  青年音樂周期間,筆者除了北上在星海音樂廳聽了開幕和閉幕的音樂會,又出席了首天見面會的破冰遊戲,還出席了公開大師班演出、室內樂沙龍、導師特色工作坊,以及閉幕音樂會前夕的導師學員分享會。其後筆者更約晤了來自港、澳、台的學員進行了一次坦率的感想分享。

  港澳台學員齊分享

  今年獲選的港、澳、台青年樂手人數不少,來自香港的有七人,包括演奏小提琴的黃佳駿、中提琴的鍾芷欣(科大)、鄺文滔(中大)、杜鵑(香港演藝)、大提琴的鄧楚賢(中大)和長號的胡皓霆與吳子曦(香港演藝);澳門只有一位,演奏小提琴的陳穎蕾;來自台灣的有現於台北藝術大學就讀的小提琴手林安祈、長笛手何佳怡、中提琴手柯彥伃,於上海樂隊學院攻讀的雙簧管手呂華臻、單簧管手邱嬿儒,台南大學的敲擊樂手唐劭謙,還有在美國田納西州大學攻讀的小提琴手塗馨文,於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攻讀的林冠汝(小提琴)和藍英捷(巴松管),在德國Masstricht音樂學院攻讀的林德培(小提琴)。

  閉幕馬拉松音樂會前夕,在「廣交」排練廳進行了導師學員分享會後,在學員下榻的酒店大堂,筆者和十六位分別來自台灣及港、澳地區的青年樂手進行了一次即興交流,氣氛愉快輕鬆。來自香港的學員認為YMCG最大的收穫在於過程;亦有學員指出馬友友對室樂的理解經驗,並非單純的描述,還會用不同的身體語言來表達。

  不少學員不僅對室樂訓練很有感受,而對絲路青年樂坊採用一個主題來發展,沒有樂譜的訓練,則各有不同經歷,其中一位更表示在第一日開始時,以為自己無法繼續下去,但意想不到的是興趣越來越大;更有學員認為,這次參加YMCG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到音樂並非只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能表達自己,建立信心,並找到自己想要的自己的聲音。

  導師黃心芸經驗之談

  筆者希望這些青年樂手能藉此次培訓提升音樂技巧及擴闊視野,更能廣結來自各地具有才華的同輩音樂朋友,將來有機會在音樂事業道路上攜手前進。

  其實,參加YMCG學員,大都面對音樂之路如何走下去的問題,對亞洲學員來說,應否出國到歐美深造便是重大選擇。音樂周中其中一個導師特色工作坊的主題便是「和有意留學海外的亞洲樂手分享」,分享經驗的中提琴家黃心芸曾於英國曼紐軒音樂學校攻讀,並於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和茱莉亞音樂學院取得學位,一九八八年贏得特蒂斯(Lionel Tertis)國際中提琴比賽金獎(且是當年最年輕的參賽者)開始在國際樂壇上嶄露頭角,如今更成為優秀中提琴家之一,她現居紐約,並在母校「寇蒂斯」及「茱莉亞」任教。黃心芸從當年離開台灣負笈海外,慢慢克服種種困難的過程,通過和當日出席的十三位學員的互動對話,娓娓道來,相信對學員有所幫助。

  當日的分享從一個問題開始:「為何想出國?」繼而指出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很重要。黃心芸家境困難,留學時不能打電話回家,也不輕易回台灣去。她指出留學要有準備,語言不單是溝通,看什麼書亦重要,去理解兩種、三種文化也重要,也要結交不同背景的朋友。黃心芸的歐美留學經驗有苦有樂,音樂之路真的不容易走。

  在YMCG期間,問過不少學員,大家都異口同聲表示,如有機會,都會爭取二○二○年再來參加,因為這是音樂之路中不應錯失的學習與交流良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