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海派藝術展活化申城開埠史

時間:2019-02-11 03:17:51來源:大公報

  【大公報訊】記者張豪上海報道:一個全面展示海派藝術的展覽「劉海粟美術館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春江明月共潮生」,現正於上海向公眾開放。是次大展以藝術家吳昌碩的藝術生涯作為時間軸線,包含經濟、文化、公共關係、社學會等方面事宜,以學術的方式由淺入深,向大眾述說上海開埠初期的故事。展覽的敘事規劃從一八四三年上海開埠以來,直至一九二六年上海從江蘇省剝離成市。海派,離不開時代,離不開經濟,更離不開人。策展人從收藏與留存,從策展與規劃,從社會學到繪畫史,來漫談繪畫,研究關於作品,關於海派的林林總總。

  百年流派 獨領風騷

  上海自一八四三年開埠,作為富庶江南之地而積澱的深厚文化底蘊,再加上國門打開後西方帶來的生產力創新,人才、科技、文化、資本匯聚一爐,使其一躍成為比肩巴黎的繁華都市,更是硯田者鬻畫謀生的上選之地。繪畫、電影、文學、音樂、建築、新聞、出版等新興行業如雨後春筍,百業興盛,於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跨越百年的藝術流派——「海派」就此濫觴發軔。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靳文藝在開幕夜場介紹道,自清末以來,上海畫壇名家輩出,流派林立,在以中西並陳,求新求變為特徵的中國美術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獨領風騷。近現代美術以「海上畫派」為開端,歷經現代美術教育的文化啟蒙、西洋畫運動的形式拓新,新興版畫的救亡圖存,商業美術的貼近生活到新中國時期主題創作的宏大敘事,筆墨再造的時代新篇,一定程度上,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顆明珠,因之,對上海近現代美術史的考察、梳理和研究,便是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存量文化資源的觀照。撫今追昔,百年海上繪畫,雖然滄海桑田,卻猶昨夜星辰,讓人沉醉與感念。

  上海孕育了一批藝術大師,也正因為他們,共同鑄造了上海的藝術生態鏈。

  滬上三熊」——朱熊、張熊、任熊,「海派四傑」——虛谷、蒲華、任伯年、吳昌碩,「萍花九友」——吳石仙、吳大澂、顧若波、胡公壽、錢慧安、倪墨耕、吳谷祥、金心蘭、陸恢。「出藍小才女」——吳淑娟,「豫園書畫善會」首任社長、「錢派」領袖——錢慧安,「海上雙壁」——吳昌碩、王一亭,「海上四妖」——曾熙、吳昌碩、李瑞清、黃賓虹,包括首來滬上賣畫一舉成名的張大千,以及拜吳昌碩為師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作品,均悉數亮相。最為稀罕的是這些作品大多為第一次與觀眾見面。吳昌碩的曾孫吳越特別提供了家傳幾代人的珍藏品。

  科技讀史 身臨其境

  記者留意到,展覽的學術研究、展陳、宣傳和包括每一個細小內容的打造,都關注到現代人的閱讀模式。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針對信息量龐大、文字閱讀的不便,特別以信息可視化圖表按照年代編排來呈現,讓生澀的史料信息變得方便閱讀,成為普及海派知識的科普圖表,創新的表達方式,一切只為觀眾。展覽還特別闢出一個展廳複製豫園場景效果,呈現海派早期主要社團及代表畫家作品,以場景+作品+文獻+電子互動的方式,給觀眾不一樣的觀展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是次大展呈現劉海粟美術館對傳統經典與當下媒介作跨界融合的努力實踐。通過上海城廂文化向開埠文化轉型的縮影,反映當時社會文化人的社交方式和生活背景。借助視覺、聽覺、觸覺立體展現吳昌碩所涉及的社團、作品收藏、文人社交、社會格局等等。希望通過今天的思維和科技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感受、了解、領略似近若遠的海派文化,打造劉海粟美術館的創新展覽品牌。為此,針對電子信息時代年輕人獲取信息的路徑和特點,還特別製作推出了創意視頻,結合H5技術把展覽作品中的人物(包括動物)活化為生動的故事。是次展覽舉行至三月十七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