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我景慕的攝影家─懷念陳復禮先生/楊 健

時間:2018-09-21 03:17:03來源:大公報

  (上接A10版)

  (三)

  「香港有位攝影家仰慕已久,一定要去看看他!」2013年5月我有幸來到香港工作,到港不久便對同事說。

  那天,同事帶我來到陳復禮先生在銅鑼灣蘭芳道的家。

  乘一台泛着陳舊金屬光澤的鐵柵欄老式電梯上樓,像穿過一條悠長而又神秘的時光隧道去探訪一段遙遠的歷史。

  陳老已是97歲高齡,他着一件深黑色矮領上衣端坐在輪椅上,面容清癯,雙手乾瘦。雖聽力有些障礙,表達有點困難,但他精神矍鑠,思維清楚,雙目有神。我緊緊握住他的手向他問好,高興地說起他的老家廣東潮州,說起他熟悉的婺源、周莊、井岡山、張家界,說起他影響廣泛的攝影作品。他很吃驚我對他作品的了解,頻頻點頭,臉上泛着光采,一再感謝對他的關心。

  陳老家人送我一本剛出版的紫荊雜誌「攝影大師陳復禮」專刊,我立即興致盎然地翻閱起來。突然,我看到刊內有一幅著名畫家劉海粟的題字十分醒目:「復禮攝影,六法留真,千變萬化,不斷創新」。我想,這短短16個字,不正是攝影大師一生藝術生涯的最好詮釋嗎!

  陳復禮的攝影生涯可以說是不斷追求突破、追求變化、追求創新的歷程。他最初迷上暗房技術,搞起了集錦攝影,利用各種機會攝取不同素材,泡在暗房沖洗、合成、剪裁、放大,隨心所欲地「東拼西湊」出新的作品去參加沙龍比賽;1950年代後期,他逐步走向生活,開始了寫實攝影,《血汗》、《喜雨》、《漁家樂》等一批作品生動表達了他對勞苦百姓的關注、同情和愛憐;後來,他又把重點轉向畫意攝影,反璞歸真,師法自然,向大自然尋求美,借中國藝術表現美,形成了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新風格;再後,他將畫意攝影推向詩化,緣心感物,借景言情,以物詠志,登上了藝術的高峰,成為攝影藝術民族化的傑出代表,被譽為「攝壇王維」。他的作品先後200多次在國際攝影展中獲獎。

  專刊中有一幅陳復禮拄着雙柺的圖片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郎靜山、吳印咸、陳復禮三位國際攝影大師的合影。陳老小兒子陳驚雄向我介紹說,1993年11月,78歲的陳復禮為了拍攝一張最佳角度的巴西伊瓜蘇大瀑布,乘橡皮艇逆流而上,被巨浪拋起導致右腿脛骨兩處骨折。回港治療不久,他腿傷未愈便拄了雙柺趕往珠海參加「華裔攝影家影藝研討會」,從而有了三人的這張合影。照片中,吳印咸因行走不便也拄了一根枴杖,驚雄說:「父親每次說起總笑稱三人九條腿」。我由衷讚道:「沒有竭盡全力的投入,沒有不畏艱險的拚搏,就沒有攝影家的成功!」

  此後幾年,我每年都去看望陳老一次,或問候新春,或祝賀壽辰。

  2016年6月,我去他家看望,賀他百歲生日。家人送我一本他的攝影集《詩影丹心》,其中大量收入了他在內地拍攝的各種風光人文圖片。

  一同去探望的香港中華攝影學會原會長吳連城感嘆地說:「陳老後半生的攝影生涯基本都在內地,他離不開祖國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他太愛這個國家了!」

  陳復禮的拳拳愛國之心要從他參與創辦香港中華攝影學會說起。在港英時期,香港只有一個「香港攝影學會」,是英國人創辦的。在這個協會裏參加活動特別是晚會一不能說中文,二不能着中裝,更奇葩的是為了籌款,每次港督來參加,與港督握個手、拍個照,都要交錢。陳復禮、徐慶豐等人下決心成立一個中國式的攝影學會。學會於1956年申請,取名「香港中華攝影學會」,但直到1958年才被港英政府批准。成立那天,陳復禮他們高興極了,歡快地在學會裏懸掛起鮮艷的五星紅旗。

  學會成立後,陳復禮開始帶領會員去內地攝影采風。從此,他在內地的攝影創作一發而不可收,十分醉心,格外忘情。他曾經深情地說:「我帶着相機走過很多國家,對於外國的風景,總沒有對自己國家的風景那麼有感情,看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像有什麼東西吸引着我,照了還想照!」

  在他的鏡頭下,灕江的晨霧、西湖的朝霞,黃山的雲海、武夷的翠峰,紹興的水鄉、蘇州的園林,羊城的紅棉、婺源的黃花,天山的雪白、南海的蔚藍,梵淨山的秀麗、井岡山的神奇……那一幅幅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讓海外游子倍感親切、引以為豪,也使外國遊客讚嘆不已、紛至沓來!

  今年2月9日,我再去陳復禮家探望,送上新春祝福和慰問。陳老剛挑選完一批圖片坐在輪椅上休息。驚雄告訴我,近十年來,雖然年事已高,陳老無法再赴內地攝影創作,但每次內地舉辦大型攝影展請他送作品參展,他都積極響應,並堅持一張張親自看、親自選。

  在場的吳連城說:「他的中國心永遠不會變,這種堅定執著的愛國情懷就像他為自己的攝影作品《殘紅》題詞所表達的: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我不禁兩眼濕潤,感佩不已。

  返途中,我一路思考,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現在各行各業被稱為「家」的人成千上萬,「攝影家」也數不勝數,但有多少「家」名實相符呢?什麼樣的人才真正稱得上「攝影家」呢?什麼樣的「攝影家」才真正值得尊重、值得敬佩、值得仰慕呢?我從陳復禮身上找到了答案,他正是我景慕的一位攝影家。

  我景慕的攝影家,扎根大地,心憂百姓,情繫蒼生,堅持在民眾間發掘崇高,始終在質樸中探尋偉大。

  我景慕的攝影家,學識淵博,底蘊豐厚,融會貫通,善於發現美,勇於捕捉美,長於表現美。

  我景慕的攝影家,生命不息,跋涉不止,創作不斷,閱盡大千世界,攝入方寸天地。

  我景慕的攝影家,矢志愛國,一腔赤誠,無怨無悔。家國情懷流淌在血液裏,凝聚在筆端下,聚焦在鏡頭中……

  9月12日晚,我懷着沉痛的心情再次走進陳老的家,受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委託致送唁電並看望慰問陳老家屬。王志民主任在唁電中說,陳復禮先生是「蜚聲海內外、深受世人愛戴的攝影大家」,「為促進香港與內地文化交流、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發展、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陳復禮走了,但他的風範常在,精神長存。

  (作者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