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劉慶《唇典》奪紅樓夢獎

時間:2018-07-18 03:16:56來源:

  圖:潘明倫(右四)、鍾玲(左五)與決審委員會公布得獎作品

  【大公報訊】記者謝敏嫻、王豐鈴報道:由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文學院主辦的第七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揭曉得獎名單,內地作家劉慶以小說《唇典》奪得首獎。《唇典》創作歷時十五年,簡本首發於《收穫》雜誌二○一七年長篇春季號,同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唇典》還曾獲東北文學獎、長白山文藝獎、吉林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東北地域百年史詩

  《唇典》通過講烏拉雅族人的家族命運跌宕沉伏的故事,旨在書寫東北地域的百年歷史,小說突破神話、現實和歷史事件的界限,並將歷史和個體人物命運交融,構建出現實主義力量和格局,具有渾厚的命運感和思想性,是一部具有史詩品格因素的長篇力作。

  決審委員會評論首獎得主劉慶的作品時表示,《唇典》描寫烏拉雅族人如何在動亂的世界中掙扎求生,角色繁多,條理分明,人物個個鮮活,呈現了在中蘇邊界上烏拉雅人的村鎮中,多元種族的混合,包括滿人、漢人、俄國人、日本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劉慶善於描繪人的感情,如為母則強,為了保護嬰兒或胎兒,為母者能與大狼或強暴者格鬥,又如病弱的郎烏春為了報仇,成為勇猛的戰士。

  劉慶接受現場電話訪問時表示,「唇典」又稱行話,指土匪口口相傳、彼此聯繫的隱語。《唇典》這部作品構思五年,寫作花費十年時間,作為華商晨報的總編輯,劉慶坦言平時工作繁忙,用業餘時間創作完成。「薩滿在東北地區,是特殊的文化遺存,我動用地域的文化元素和歷史元素,找來大量史料文獻閱讀,在歷史把握方面下了功夫。」劉慶說。而小說中的抗日英雄亦有真人原型,即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軍長的周保中。

  此外,獲得第七屆紅樓夢獎的「決審團獎」包括連明偉的《青蚨子》和格非的《望春風》,而劉震雲的《吃瓜時代的兒女們》、王定國的《昨日雨水》和張翎的《勞燕》則獲得「專家推薦獎」。

  構思五年創作十載

  決審委員會主席、「紅樓夢獎」的創辦人鍾玲介紹,遴選作品主要有三個渠道,首先是由內地、香港及台灣三地的三十九個大型出版社推介,曾獲「十大好書」、「茅盾文學獎」等作品也是參選渠道之一,還有通過小型出版社提名。今屆共有三十四部作品進入初選,十七位初選評審最終選出六部入圍作品。「六部作品合共約二百萬字,決審委員進行多輪點評,至少通過五次投票才最後評定首獎作品。」鍾玲補充道。

  出席昨日發布會的嘉賓包括:浸大文學院署理院長潘明倫、今屆籌委會召集人林幸謙及決審委員:白睿文(Michael Berry)、陳思和、陳義芝、黃子平、閻連科(第六屆「紅樓夢獎」首獎得主)和鍾玲。潘明倫致辭時表示,長篇小說在中國文學佔有重要地位,為了鼓勵和獎勵華文文學,在鍾玲教授的帶領下於二○○六年正式創辦「紅樓夢獎」,至今已舉辦第七屆,對推動現代文學創作甚有貢獻。

  「紅樓夢獎」頒獎禮將於九月舉行。該獎項每兩年舉辦一次,藉着獎勵出版成書的優秀華文長篇小說,以提升世界各地華文長篇小說的水平,推動原創華文小說創作。更多詳情,可瀏覽網頁redchamber.hkbu.edu.hk。

  圖片:大公報記者謝敏嫻攝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