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歐德禮的音樂夢

時間:2020-07-15 04:23:18來源:大公報

  圖:1955年1月國際鋼琴家葛真(中)與歐德禮(左)和趙梅伯攝於璇宮戲院

  1952年璇宮戲院的落成並非偶然。這得從1933年第一代大會堂拆卸說起。舊大會堂建於1869年,由政府撥地,民間眾籌建成。裏面有博物館,以及一個569個座位的劇院。由於配合發展需要,該座兩層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物1933年拆卸,部分地皮興建滙豐銀行總行(其餘部分則在1947年建成毗鄰的中國銀行總行)。拆卸時政府應承社會團體將另覓地方興建新大會堂,但因二戰爆發而擱置。1950年代初民間要求興建大會堂呼聲再起,更成立壓力團體,結果政府同意斥資二千萬元填海興建,1954年以模型徵求意見、1957年動工、1962年完成,即現在位於中環的香港大會堂。

  歐德禮看準香港戰後對娛樂、文化供求殷切,亦知悉政府即將改變一直以來「積極不干預」的文化政策,出資興建大會堂。這位俄羅斯─猶太裔藝術經紀人早着先機,以31.95萬港元買下地段,用一年多時間建構他的文化硬件:璇宮戲院。為此他不惜耗資200多萬元,以最高標準構建他的藝術殿堂,例如委約1920年代承建半島酒店的建築商,以現代主義手法,塑造既藝術也注重功能的場館。上文提到屋頂桁架的撐托,目的是讓全院無柱視覺障礙,那是當時的首創,也可能是現在全世界唯一尚存完好的建築。另外巨型外牆浮雕乃嶺南派畫家梅與天糅合中西文化而創作的《蟬迷董卓》,也是少有60多年任由風吹雨打、飽受風霜的藝術真跡。

  劇院內的設備同樣美輪美奐。全院三萬方尺富空間感,樓座設有1173個寬闊座位,以及後來加建的400個樓上「超等」座位,以及一個容納120人的試映室。曾在裏面欣賞演出的陳達文形容步進劇院的感覺很好,空調注入香薰,燈光、裝飾等內部設計和建築均達國際水平,這樣才配得起歐德禮要請來的國際級音樂家,也培養本地聽眾欣賞現場演出、購票習慣等。這對於1962年開幕的大會堂是非常重要的貢獻。他認為歐德禮很聰明,以一天四場電影的收入,資助他的藝術文化活動,也不時舉辦公益籌款活動,這個模式讓他不用政府一分一毫,引入世界級音樂家。

  據不完全統計,1952年至1957年在璇宮演出的世界級音樂家包括鋼琴家路易堅拿、梭羅門、朱理亞葛真、史密脫林、葛爾特,小提琴家斯特恩、大提琴家富尼爾、皮阿蒂高斯基、作曲家兼鋼琴家布列頓和男高音皮雅斯、紐約大都會女高音海倫特勞貝爾、男高音理查塔克,美國西敏合唱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以至爵士巨匠班尼古德曼及樂隊、芭蕾舞、莎士比亞劇等。除了斯特恩外,以上大師大多只此一次訪港演出,沒有璇宮,恐怕連唯一一次都不可能。聲樂教授趙梅伯有感而發在報章寫道:「近年來香港,音樂水準提高了很多……歐德禮先生更功不可沒。他兩年來本着發展音樂運動的冒險精神和撒種工作的苦心,使香港這塊荒蕪地域更能接近世界樂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