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中國百年屈辱 始自鴉片戰爭\李偉雄

時間:2020-05-20 04:23:14來源:大公報

  圖:欽差大臣林則徐奉命禁煙,並在廣東虎門銷毀外商上繳的鴉片

  編者按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鴉片戰爭明明是侵略戰,為何有香港教師竟將英國侵略者說成是「拯救者」?日本侵華是家仇國恨,竟有所謂的學者泯滅良知,甚至文憑試試題避重就輕,要考生評述「一九○○年至一九四五年的日本對中國利多於弊」。連串荒謬事件反映香港歷史教育亟待正本清源,讓青少年認識史實,感知民族苦難,才不會數典忘祖,這也是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

  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大國,同時又取代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成為新的「海上霸主」。由於生產力急速增長,造成了在英國本土無法解決的原料和市場這兩大難題。而與此同時,中國仍在奉行「閉關」政策,開放廣州一口通商,並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的商人即洋商須組成「公行」壟斷外貿。公行承銷外國進口貨物,代購內地出口物資,規定進出口貨物的價格。它既為外商代理向海關納稅,又同清政府交往,代朝廷管理外商。對英國而言,無疑為其在中國這塊富饒土地上掠奪原料、傾銷商品造成極大障礙。

  英國為利益違背公義

  鴉片戰爭以前的中英貿易,英國一直處於「入超」地位。為了改變巨大的貿易逆差,英國人竟然想到輸入使人吸食成癮且很難戒除的特殊毒品—鴉片,獲取暴利。英國史學家藍詩玲(Lovell)認為,鴉片是當時拯救英國貿易收支逆差的唯一物品。鴉片的輸入,逐漸改變英國在中英貿易中的「入超」局面,令中國白銀大量流出。中國史學家朱德新發現,英國透過向中國輸入鴉片,建立了一個「金三角貿易」區,即英國用鴉片換取中國的絲、茶和白銀,再用白銀去購買印度的鴉片,絲、茶運銷英國和世界各地,而印度卻用賣鴉片的收入去買英國的紡織品。在這個貿易關係中,英國是「大贏家」,源源不絕向中國輸入鴉片,掠奪了中國的貨物和白銀。一個當時堪稱為世界大國的英國,竟然為了經濟利益,向中國輸入鴉片這種殘害中國人民身心之物,實在是有違公義的行為。

  鴉片輸入造成中國大量的白銀外流,致國家財政拮据,百姓生活惡化。鴉片問題困擾道光皇帝,清廷內部形成弛禁(主張放棄禁煙)與嚴禁(嚴刑峻法阻止鴉片輸入)兩大派別。一八三八年,道光皇帝最終決定嚴禁鴉片,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南下廣東禁煙。林則徐在一八三九年抵達廣州後,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一道實施禁煙。林則徐採取嚴厲措施,嚴令當地洋商三天之內上繳全部鴉片,但鴉片商們陽奉陰違,拒絕上繳。林則徐不得不強行封鎖了廣州的英國商館,迫使以英國為首的外商繳出鴉片,於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至二十五日,將這些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鴉片「戳化成渣,送出大海,涓滴不留」。

  當收繳鴉片的消息傳到倫敦後,在中國有巨大的貿易和商業利益的商人大力游說,敦促國會採取報復行動。鴉片商人渣甸甚至從中國趕回英國,加入游說行動。一八四○年六月,英國政府決定動員在印度的軍隊,以期「獲得滿意答覆並得到賠償」。英軍艦到達廣東後,於七月轉攻陷浙江定海,英軍在舟山登陸,並留下一支部隊。之後北上,八月抵達天津海口,直逼北京。十月,道光帝以「辦理不善」的罪名將林則徐革職,改派直隸總督琦善為兩廣總督,赴廣州與英國全權代表義律談判。一八四一年一月,琦善與義律達成協議,琦善同意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銀元,允許英國人直接與清政府交往。道光皇帝聽到奏報,怒不可遏,下令將琦善免職,處以死刑,後改判流放。英國首相巴麥尊亦因不滿意義律放棄舟山,不堅持賠償銷毀的鴉片,及僅僅奪得不毛之地的香港。巴麥尊最終解除了義律的職務,拒絕批准協議。巴麥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代替義律。

  列強迫簽不平等條約

  一八四一年八月,璞鼎查率軍艦由廣東北上,沿途攻陷廈門、鎮海、寧波、上海,控制了長江下游的航運及大運河的漕運。由於軍事上節節敗退,加上北京的物資供應被英軍牢牢卡住,清廷不得不與英國議和。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朝全權代表耆英、伊里布被迫與英方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宣告結束。

  《南京條約》是中國歷史上在外國用大炮、軍艦威脅下,被迫簽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主要內容包括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中國向英國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地為通商口岸;英國在中國進出口貨物的稅率由中英共同議定;英國人在中國犯罪可不受中國法律制裁等。《南京條約》簽訂後,其他西方國家紛紛仿效,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一八四三年,美國總統派遣全權代表顧盛到中國,在澳門與兩廣總督耆英談判,簽訂了《望廈條約》。一八四四年十月,法國人以《望廈條約》為範本,與中國簽訂了《黃埔條約》。中國從此走上了被迫向列強開放的道路。

  鴉片戰爭是中國百年苦難的開端。這場戰爭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前,中國領土完整,清政府獨立行使主權;戰後,香港島割讓,部分司法和關稅權力轉讓給外國;戰前,清政府限制中外貿易,經濟的主體是「自給自足」的農業和家庭手工業;戰後,五口通商,公行制度廢除,外國商品及鴉片大量湧入(美國史學家普拉特(Platt)指出,鴉片戰爭後,鴉片輸入中國數量急劇上升,一八四六年達到四萬箱,一八五五年超過七萬箱),嚴重打擊中國的本土經濟發展;戰前,中國人學習和研究的學問主要是中國傳統的經學和理學;戰後,中國一些知識分子注意西方,他們從現實出發,感到中國人有必要向西方學習。他們著書立說,向國人介紹歐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以及經濟、軍事,並且探討如何學習西方國家的長處,以抵抗列強的侵略。

  作者為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