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扎根香港音樂家/黎草田:高歌挺進的「音樂戰士」

時間:2021-08-19 04:23:18來源:大公报

  圖:今年是黎草田百歲誕辰。

  今年是已故香港著名音樂家黎草田(1921-1994)百歲誕辰。從抗日戰爭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回歸祖國前夕,黎草田生命的軌跡是時代洪流中的一個縮影,而在這條波瀾壯闊的道路上,以音樂救國、愛國是他不變的堅持。日前大公報記者專訪香港資深舞台劇演員、導演,黎草田遺孀傅月美,聽她回憶這位扎根香港又飽含愛國熱情的音樂家,在大時代中一路高歌前進的故事。\大公報記者 管  樂、徐小惠

  「作曲家的生活曲線好像是一條鐵軌,創作事業在它上面迂迴地前進着,尋求着理想的目的。」1963年,黎草田在香港《文匯報》發表的《生活的曲線》一文中寫道。1921年出生在越南,黎草田的父母都是中國人,八歲那年,他們一家人移居廣州,而後來到香港。他在少年時代經歷了抗日戰爭;在青年時代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社會環境動盪,他繼續投入愛國事業;改革開放後,他仍為音樂及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直至人生結束。黎草田去世後,傅月美前前後後花了兩三年時間,採訪了很多黎草田的朋友,一個人完成《大時代中的黎草田》一書,從好友的回憶、生前的文稿、生平經歷等方方面面,展現了黎草田在時代洪流中不斷前行的一生。

  經歷抗日戰爭 離港赴前線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們一班青年都好熱血。那個時候他們有讀書會,會讀一些社會性的東西,還會自己手寫一點東西,然後印出來。」這是傅月美從黎草田口中聽說的他的少年時代。抗日戰爭期間,黎草田兩度離港,往內地、赴前線,並先後參加了「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邊政大隊宣傳隊」、「抗敵演劇四隊」,在廣西生活了約兩年時間。「那時候真的好艱難,跟着軍隊生活;他們會去到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採風,慢慢慢慢,可以見到為什麼他這麼關心社會和時事。」傅月美說。

  「他見過人民的生活有多麼艱苦,有的地方一家幾個人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誰出門誰穿這件衣服。有了這樣的經歷之後,再看社會,看人們,即便經歷過一些動盪,但都能看到社會和人民生活向好的方向發展。」她續道。

  抗戰勝利後,黎草田回到香港,繼續從事音樂事業,並創立了「草田合唱團」。「其實那時候他已經代表了左派的音樂家,整天出來組織活動,內地著名的音樂家李凌、趙渢當時都曾來香港出過一些音樂雜誌。」傅月美提到,當時她並不認識李凌、趙渢等人,「草田就什麼都沒和我說過,後來他們回到內地之後,我才知道他們原來這麼厲害。」

  率先寫廣東歌 編愛國歌曲

  六十年代末,香港社會環境動盪,當時在愛國公司工作的黎草田,也受到影響。「當時他們會去街上做一些宣傳劇,他們會唱毛主席詩詞、公開唱歌,有點像現在的快閃黨,表演完就走。我就好擔心。」傅月美說道:「因為那個時候左、右(派)分得好清楚,他又是左派的名人,真的好大膽,現在回想那個年代(生活)都幾不易。」在傅月美的回憶中,黎草田那時幾乎不會同她講自己要去做什麼,「試過有一次,我真的好驚,他說,吶,不可以寫下來的,你要記住一個號碼,電話號碼,不可以寫下來的,如果我有什麼事你就打這個電話號碼。」傅月美雖因此成日擔驚受怕,卻又絕對尊重黎草田的選擇,「就像他另一個中文名黎丹路,碧血丹心走我路。他是時代中走過來的人,但不是只有他一個,很多人一起走了這條不簡單的路。」

  那個年代,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聽到愛國歌曲,黎草田喜歡毛澤東的詩詞、想要讓人聽到愛國歌曲,因此便將《血染的風采》、《龍的傳人》等愛國歌曲編成合唱;另外,當時香港一些人不識普通話,「他覺得需要一些本土的東西貼地一點,可以有一點歌給他們唱到,所以他就率先寫廣東歌。」

  致力音樂教育 來者從無拒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黎草田將畢生精力致力於音樂教育事業。傅月美說,草田精神,實際上是八個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即是他認為他不是要奴役人,他要服務人。」傅月美解釋道:「他常常覺得應該要服務人群;以他的條件,他教作曲、教唱歌,可以收好貴的錢,但是他好多時候教人是完全不收錢的。」她回憶過去,一個星期七晚,黎草田一晚教作曲,一晚教人文,有時還會指揮其他的合唱團;他的教學沒有固定的時間,只要學生有問題,他就幫忙解答;常常有學生放了工之後才來合唱團唱歌,來不及吃飯,黎草田就會和他們一起在附近的大牌檔吃飯,吃過飯之後有時候會再練練歌。

  傅月美說,黎草田收學生沒有標準,想學就可以;來者不拒,有教無類。「他經常說,他們沒錢去學,但是我有能力,那麼我可以教他們,好過他們想學東西但是卻沒錢。」在一班學生中,鍾永康是後來較有名氣的一個,曾與著名作詞家韋然合作了好多校園歌曲,「他(鍾永康)本來是拉手風琴的,來我們合唱團伴奏,後來我先生教他鋼琴,還教他作曲,當時都是免費的。」晚年黎草田得了癌症,在癌細胞擴散到腦部後,他依舊希望可以教書,「那個時候我真的好擔心他,萬一不小心撞一下,就不得了,但他沒有停過。」

  回憶起那些歲月,「現在都是歷史了。」傅月美感嘆,看到如今的部分香港年輕人,她又痛心大家不知珍惜。「現在的年輕人沒經歷過抗戰這樣的國難,也沒經歷過港英政府時期,所以他們不知道這個國家是多麼艱難才走到今天的。」在她看來,對國家歷史的不熟悉,令當下的部分年輕人視角片面,「很多人以為網上就是全世界,但不是,很多(資訊)都是假的。我們這一代還能聽到上一代講,我還能聽到我先生說他們是如何抗戰多麼困難。但年輕人就真的沒聽過了。」她嘆喟:「現在香港的國民教育還是有些遺憾,我覺得知道多點歷史好一點。」

圖片來源:《大時代中的黎草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