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大道不孤/鴻雁盤桓心期宿 山水之外亦逍遙

時間:2021-03-07 04:25:22來源:大公報

  圖:《眾生拱牛圖》詼諧地表達人們當前普遍的心理期待。

  他是享譽中國藝壇的國畫家,六十歲前只辦過三次展覽;他是科班出身的學院派,筆墨間卻充滿了靈性與意趣;他在西湖之畔濡染了三十年的溫潤雋秀,近十年的作品卻生發出許多蒼勁與樸拙……他是何加林,一位靈魂有趣、下筆有神的藝術家。今年二月,何加林的第四次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揭幕。近日,何加林在北京接受大公報專訪,對這次畫展進行「解密」。\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今年伊始,中國國家畫院舉辦了「筆游墨戲.何加林作品展」。這是該院策劃的「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系列展首個展覽。辦展覽對何加林而言真是十分難得。來北京十年,許多地方請他辦展,都被他拒絕了。「近幾年有些頹廢。不想畫畫,不想看畫,更不想辦畫展。」在畫展「序言」自題中,何加林直言不諱。畫家似乎有些「不情不願」,但看過展覽的觀眾,卻都被那筆游墨戲間的「深情宏願」打動。

  二○二一是何加林的本命年。這次畫展也要從「一頭牛」說起。

  一頭器宇軒昂的牛站立中央,頭前是一隻調皮的小老鼠,大半身已經被關入籠中,身後是一隻碩大的老虎,同樣趴伏在鐵籠裏。鼠籠邊附言「拜拜了」,虎籠裏則寫着「再等一年吧」。一場疫情,人們都盼着鼠年早早過去,牛年能夠「牛轉乾坤」。畫家用一頭神氣十足的老牛,詼諧地表達人們普遍的心理期待。

  這幅作品名叫《眾生拱牛圖》,與另一幅《金牛出山》一起,成為展覽的開篇之作。不過布展之初,展覽的起首卻並非這兩幅「牛」畫。「主辦方覺得我是山水畫家,所以一開始就把我的山水作品全放在一起,置於篇首。緊接着,所有花鳥在一個廳,所有書法在另一個廳。」何加林說,這樣劃分板塊並不能反映其真實生活和創作節奏,「我希望的是以一種多元有機的方式去陳列,讓觀眾時時感受新奇。」

  隨時體驗隨時表達

  從藝數十載,隨性而發一直是何加林的習慣。今天工作累了,索性就不作畫,而去看看書,展卷有感,就信手吟吟詩。如果興致起,就寫幾筆花鳥,若仍有餘力,就寫寫書法、畫畫山水。「我喜歡隨時感悟,隨時生發,隨時體驗,隨時表達,我不會按任何固定的套路或模式去作畫,而只有感覺到鮮活生命那觸動人心的一瞬,我的筆底自然會流淌出生命的圖像。」

  去年開春之際,在北京紫竹院公園周邊晨跑的何加林,無意間發現路邊綻放了許多野花草。其間有一種花,花形飽滿,色澤雅淡。雖然默默無聞,但它們卻開得頑強。何加林停身駐足,久久觀望,被這種小野花的生命力深深感動。「我不喜歡畫那些很熟練的東西,而樂於去表現不常入畫的物像,就像那朵小野花,那是我自己生命所體察到的。」後來,何加林把晨跑所見的小野花畫成一組作品,其中有馬藺草,有黃刺梅,還有鵝掌楸花等等。展覽現場,人們會在不經意間看到這組作品。

  與很多畫家專注於「技法」不同,何加林用心最多的不是繪畫本身,而是筆墨背後的「文心」。「作為中國畫家,我時常想,除了要筆下有功底,更要胸中有文心。反之,如果沒有文化修養,那只能是一名作畫的工匠。所以,在我的畫中,力求弦外之響和對文人格調與精神境界的追尋。」何加林說,這是自己的藝術之魂。

  筆墨背後的「文心」

  這種美術觀扎根於何加林的心底,也貫穿在他所有畫作之中。在展廳出口處,一組四條屏非常引人注意。杜鵑、梅花、荷花、玉蘭,本是常見的題材,在何加林的筆下卻呈現不同的風貌。四枝花全數枝幹玉立,挺健向上,而且不着一片葉子,彷彿四個清瘦的書生。「我覺得它們很像四個性格不同的君子,便把他們擬人化了。」

  何加林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求學、工作、返校任教,何加林在西湖之畔研磨蕩筆足有三十餘年。南方溫潤的氣候,使得梅花很是常見,賞梅於是成了何加林昇華藝術、涵養心性的特殊途徑。「那時候,我最喜歡西湖北面孤山的梅花。每逢開春,我都要去山裏拜祭尋訪。拜祭的,是梅妻鶴子林和靖,尋訪的,是暗香浮動孤山梅。」在何加林看來,梅花體現了中國文人的心性,並象徵着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梅花,於是成了我一生當中追尋的一種境界。所以,我把這幾件梅花圖放在展覽第一排,聊算作我對文心的一種擅讀。」

  「而畫荷花,是源於我對《愛蓮說》的感悟。」何加林說,湖泊裏的荷花都很大,但花市上的普遍小,究其原因,盆養的荷花根底沒有淤泥。這正是「出淤泥而不染」對他的啟發:為人不可過於清高,而應積極入世,廣泛接觸五色眾生相,同時有所秉持,「清者自清」,人的胸懷才能變得寬廣、包容,生命力才會更加頑強。可以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道盡了入世與出世的辯證哲理。何加林的這幅荷花就是這一思考的具象化。

  因為何加林改變了原來機械分割的布展格局,所以漫步展廳,人們就會產生一種「柳暗花明」的神奇體驗。一組水墨山水之後,接續的是一組彩繪;一組大畫對面,會出現一組小型扇面;轉過一組寫意花草,回頭卻會邂逅一組逗趣的動物;山水花鳥之間,又有書法錯落點綴。

  然而人們想不到的是,這次展出的作品,幾乎都是畫家近十年所作,而這段時光又幾乎是何加林一生中最忙碌的日子。自二○一一年調入中國國家畫院後,從創作研究部主任到畫院美術館館長,從協調督促各部門工作到籌辦各種展覽展示活動,何加林白天的時間都被行政事務填得滿滿當當。

  傾慕莊子逍遙遊

  「這十年,我都是利用晚上七八點到次日凌晨兩三點的時間練筆。」夜深人靜,心無旁雜,這時的何加林終於可以自由抒情。「當院裏邀請我做展覽的時候,我開始是拒絕的,因為近幾年沒有作個展的計劃。我既不想拿那些寫生的作品來展覽,也不想把近年來還不太成熟的大創作過早示人。因為(「大道不孤」)是畫院的一個系列展,又讓我打頭陣,只好硬着頭皮承接下來。把平日抽時間畫的案頭小品整理了一遍,發現還是挺有意趣的,也是最見功力和性情的,於是,便有了這樣一次展出。」

  的確如此,貪杯酒醉的豬爸爸、腳蹬溜冰鞋的小老鼠,文心所向的研香圖、別具匠心的清暑圖,樸拙的漢隸、遒勁的魏碑、儒雅的詩文……漫步展廳,人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文人氣韻,是一種墨外之香。

  何加林一直追尋的境界,莊子把它叫作「逍遙遊」。何加林說,每當夜深,自己想起《莊子》的這一篇目,腦海中都會閃現兒時的一幅幅畫面:自己時而如一隻大鵬鳥一樣,翱翔在藍藍的天空;時而又如一個小牧童一樣,騎在水牛背上,徜徉在南方的水田間,那一刻,天地無他,只餘逍遙。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