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祝勇:傾十年心血 築紙上故宮

時間:2021-10-18 04:26:29來源:大公报

  圖:《故宮的書法風流》裏,祝勇選取故宮收藏的書法名作,講述其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編者按:

  一個人與一座城的關係,真可以如此之深。

  他每天都要走進紫禁城的身體,紫禁城也一直活在他的心裏。

  他就是著名作家、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

  今年八月,祝勇的「故宮系列」第十本《故宮的書法風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透過李斯、王羲之、李白、顏真卿,以及「蘇黃米蔡」等十餘位名家的「書法故事」,鋪陳出一段段筆墨歷史。

  近日,大公報在北京對祝勇進行了獨家專訪。他表示,雖然紫禁城的歷史是六百年,但它身體裏保藏的文物歷史卻有七千年之久。

接下來,他會繼續寫故宮,「故宮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我想透過這個窗口把中華文明的線索一條條地梳理下去。如果有幸一直寫下去,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為讀者搭建起一座可以參透中華文明的『紙上故宮』」。

  從《故宮的風花雪月》起,祝勇的寫作開始與故宮建立起明確的關聯。在那之後,《故宮的隱秘角落》《在故宮尋找蘇東坡》《故宮的古物之美》逐年而來,彷彿有約。直至二○二○年,祝勇推出了重磅作品《故宮六百年》,一舉成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之際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今年八月,《故宮的書法風流》出版,成為祝勇「故宮系列」的第十本作品。在中國文化中,「十」意味着一個階段的完滿,同時也孕育着新的開始。從這個意義上講,《故宮的書法風流》注定是不同的。\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水墨蘸文明 法書自風流

  《故宮的書法風流》從秦相李斯寫起,順着時流娓娓道來,直至文天祥為止。筆越千年,書家十四。讀者不禁想問: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大家燦若群星,為什麼偏偏選中這十四位?而且其中不乏李白、陸游等並非特以書家身份名世的人物?對此,祝勇自有一番深思熟慮。

  「這次選定的主角,並不完全依據他們在書法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還要看他的法書有沒有一個深厚的闡釋空間。」祝勇說,「這個人物的書法作品,只是第一個層面;法書背後的故事,構成了第二個層面;而能否通過前兩者透視中華文化的精髓,便是我考慮的第三個層面。」在這方面,《上陽台帖》就是很好的例子。

  《上陽台帖》是李白於天寶三年(公元七四四年)創作的紙本墨跡草書書法作品。帖書是一首四言詩──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整幅作品蒼勁雄渾而又氣韻飄逸,用筆豪放又快健流暢,法度不拘一格,結體參差跌宕。經啟功等名家鑒定,確認為李白傳世真跡,堪稱故宮文物的「寶中之寶」。

  在祝勇看來,李白的詩作名揚四海,但李白仍有真跡傳世卻鮮為人知。常言道「紙壽千年卷八百」,紙的壽命通常以千年為極限,而這幅作品距今已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且在詩歌之外,今人還可以透過這唯一的法書,從另一個窗口更加直觀地領略詩仙的奔放灑脫、博大明媚,這何其難得,又是多麼值得書寫的一件事情。

  故宮如豐碑 書寫未敢歇

  自「風花雪月」開始,到「書法風流」暫為一收,十部為一套的「故宮系列」讓祝勇自己都頗多感慨,但傾吐出來,作家卻只用了八個字:滿懷敬畏,摸索前行。「故宮歷史悠久,底蘊厚重,雖然紫禁城的歷史是六百年,但它身體裏保藏的文物歷史卻有七千年之久。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當代,浩如煙海,它們也構成了中華文明從未斷流的一個明證。」

  「從橫向上看,故宮文物的類別廣泛,青銅、玉器、琺瑯、書畫等二十多個大類。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描述故宮確實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情。」祝勇說,這麼多年下來,自己也彷彿在跟故宮玩一個按圖索驥、抽絲剝繭的遊戲,滿懷敬畏,摸索前行。

  相比其他作品都是選一條線索打開宮門,《故宮六百年》則是對紫禁城的一次全景總覽。內容全面,資料浩繁,運筆難度可想而知。「當時真像是面對一大盤散沙,你怎麼去組織它,捏合它,重構它,真是頗費心力。」祝勇說,最終交稿時,自己真是長舒了一口氣,「我當時送給自己一句話──只要完成,就是好的。這是托馬斯.曼送給所有寫作者的一句勉勵。」

  如果說,這十本「故宮系列」稱得上祝勇寫作計劃上的一個小目標,那麼,他的終極目標注定更加雄心勃勃。「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寫故宮,寫第二個十本,第三個十本。」祝勇說,「故宮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我想透過這個窗口把中華文明的線索一條條地梳理下去。如果有幸一直寫下去,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為讀者搭建起一座參透中華文明的『紙上故宮』。」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