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喜憂參半/反思我們的 網絡社交生活\谷中風

時間:2021-08-30 04:23:20來源:大公报

  《連接:社交媒體批評史》原著問世於2013年,作為對社交媒體第一個10年歷史的批判性研究,書中講到的觀點,常令讀者感同身受。畢竟,網絡社交已成當下生活之剛需。誰手機裏還沒幾個社交軟件呢?但是,社交媒體的發達「讓人歡喜讓人愁」,一方面,我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交流便捷,另一方面,我們又渴望「免於在線」的自由,有一方寧靜獨處的港灣,而這一切,皆來自於本書所着力剖析的「連接」。

  視野囿於西方社交媒體

  略有遺憾的是,作為西方學者,本書作者的視野囿於英語世界裏的社交媒體,未顧及中文互聯網世界裏的社交媒體。而這些媒體連接了龐大的地球人口。截至2021年1月,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為46.6億,而社交媒體用戶數量為42億。而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89億,9.31億為社交媒體用戶。顯然,中國的社交媒體已成為全球社交版圖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不過,被互聯網連接起來的世界最大的特徵,就是運行規則和內在機理的同質化,因此,不論是身處何地,使用何種語言,作為地球人,讀一讀這本書,都能有所啟發。

  比如,書中分析了Wikipedia維基百科的例子。2001年,它創辦時的宗旨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免費百科全書」,但如今已變為一個專業運營、依靠志願者支持的旨在創建在線百科全書的非營利組織,與初衷相去甚遠。在維基百科糾結的20年「網生」中,我們看到了價值觀念與行為落地時尷尬甚至對立:專家還是業餘?訪問者還是編輯者?內容應由少數人創造還是多數人創造?撰寫者應是「專家」還是「通才」?如果編撰一本傳統的百科全書出版物,這些問題當然也存在,但人類文明幾千年發展積累的經驗與教訓,已經自動提供了答案。當編撰被搬到網絡上之後,老答案卻不管用了,於是,這些問題又重新浮現出來,成為制約在線百科全書面貌的決定因素。

  書中介紹,美國有位脫口秀主持人創造了一個詞wikiality(WIKIpedia reALITY),暗示維基百科創造的邏輯怪圈:「如果你聲稱某事是真實的,而且有足夠多的人同意你,那麼它就是真的。」維基百科秉持的「觀點中立原則」,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共識達成機制,曾被認為是維基百科最偉大的創新之一,但也被批評為壓制了討論和意見多樣性的呈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互聯網的各種「百科」平台上,這些問題同樣拷問着運營者和用戶。

  在線百科反映的只是社交媒體世界的一個側面。《連接》更有價值之處,是促使我們調動自己的社交媒體經驗,在這個新世界中,重新思考「隱私」「自由」「公共利益」「美德」等深植於人類文明之中的東西。如作者所言,「連接媒體的生態系統需要謹慎的管理員和各類園丁才能維持下去。對歷史的批判性研究只是邁向可持續未來的第一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