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我和解/有詩加持 知喪而不認喪

時間:2021-07-28 04:23:25來源:大公报

  在《詩來見我》中,李修文着重提到韋應物和羅隱兩位詩人的遭遇。韋應物出自高門大戶,13歲中進士,安史之亂後從此開始流落四方,妻子元蘋去世更是雪上加霜,韋應物大量的詩集雖然都在表達如何悲催煩悶地養育兩女一兒,但是沮喪之外仍認真地讀書生活。寫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羅隱看起來也很「喪」,但是卻格外認真地參加過10次科舉,不斷對抗「貌古而陋」(指長相極醜陋)的命運。

  李修文認為,詩人中年之後的沮喪,恰是正視了生活為何物。偉大詩人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貨真價實」地用生命體驗,而非用空泛的情緒去支撐;既然無法迴避,那就平和樂觀去面對。如蘇軾一般,在每一個貶黜的地方都看得到高懸的明月,能夠看到江海裏的波浪而安於「江海寄餘生」,在荊棘雜生瓦礫遍地的荒蠻之地「東坡」,開墾種田自食其力。

  「每個人都會有非常焦慮的時刻。我們的生命不是來什麼都能隨之起舞的,也招架不住。」李修文指出,讓詩歌以及詩人們的遭遇來貼合我們此時此刻的生命體驗,看看詩人是怎麼度過焦慮的,從而「知其喪而不認喪,迅速在遭遇中完成了自我和解」,這才是這些詩歌千百年來不斷鼓勵我們的根本理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