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身處梨園行,回望來時路\大公報記者 劉 毅

時間:2020-12-07 04:23:20來源:大公報

  圖:《帝女花》 講述明末崇禎六年,明亡後周世顯與長平公主的淒美愛情故事。《帝女花》為大眾耳熟能詳之粵劇經典,香港劇作家唐滌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編寫,辭藻優美,劇本古雅。後成為任劍輝和白雪仙的粵劇戲寶,傳承至今。

  粵劇是本地唯一一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在傳承這門傳統技藝時更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如何在本地推廣並傳承粵劇、繼而拓展新觀眾,仍是一個課題。先前,大公報記者每一次採訪阮兆輝,他都興致勃勃地談到粵劇傳承,以及彼時他正打算出版的新書《此生無悔此生》。

  《此生無悔此生》於今年正式出版,該書從「感性」一詞寫起,講述回望他七、八歲開拍電影時的親身感受,繼而又談及其在粵劇之路上的「求索」過程。

  可以說,這本書既是阮兆輝從藝生涯的回顧,亦可從字裏行間窺得他對於粵劇傳承的念茲在茲。如提及粵劇的師徒制,阮兆輝寫:「真正的師徒制,我是最後一人。拜師由師父一手掌控所有行動,像父親一般,徒弟跟着師父居住……」是想告訴今天的讀者,「往往將師生制等同於學院派,其實大謬不然。」

  讀者細細讀來,本地粵劇的流傳歷史也能盡數掌握,就算平日不太愛看粵劇的讀者,也不會覺得文字生澀,再加上書中配有百多鑼鼓櫃、掹嘴鞋等粵劇服飾藏品相,更具科普性。

  今日再談粵劇傳承,究竟是怎樣一番光景?書中當然說到了作者的傳承理想,最令他在意的,是如何既承且傳,最後一章阮兆輝以「我的微願 讓粵劇重回正軌」為題,在近三十頁篇幅中不僅說到了粵劇的「前世今生」,又說到了所謂行業內「巨變」帶來的衝擊,直言現在某些演員功架的「不專業性」,以及部分人胡亂「扮相穿戴」之怪現象。

  創新離不開粵劇本源,故而他在書中概括道:「一桌二椅是我們戲曲舞台的根本,不要盲目追逐西方舞台,忘記了自己的好處。」阮兆輝認為一桌二椅這麼簡單的舞台,卻包含着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一切還要從認清自己開始。

  「粵劇會死嗎?」他在文尾自問自答,又好似在問所有人,更直指「現代科技」不會令粵劇「死亡」,只會令它變成「科學怪人」。相信,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的,緊接着筆鋒一轉,作者直嘆:「我只能將我用過心思,仔細安排的角色,一一記錄下來。」遂成此書。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