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鄉村變革的長幅畫卷\周大新

時間:2020-11-30 04:23:17來源:大公報

  ——讀長篇小說《三山凹》

  中國的改革開放,最初是從農村開始的。我們回眸改革開放的輝煌歷史,不能不先回望鄉村的變革史。南陽作家李天岑經過多年的準備,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耗費兩年半時間,寫出了長篇小說《三山凹》,用文字繪就了一幅中原鄉村四十餘年變革的畫卷。為讀者了解豫西南鄉村生活,了解中原鄉間改革開放的艱難歷程,了解豫西南鄉間的巨大變化,提供了形象的文學記錄。

  豫西南土地本真顏色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首先描繪了這幅畫作的底色││豫西南土地的本真顏色,也就是三山凹這個伏牛山深處的小村落的村民,在一九七○年代末期的生活境況。當時,這兒的農民吃的主糧是紅薯,白麵和大米都是稀罕之物;住的是土坯壘的土牆草房和瓦屋,建房子的最主要準備是打土坯;穿的最好的衣料是家織土布和黑灰兩色的平紋布;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架子車,自行車在村子裏還是稀有之物;人們當時的商業活動主要是以物易物,拿上家裏養的雞和母雞下的蛋,悄悄地換一點鹽、青菜和其他消費品。人們心裏蘊含着強烈的變革願望,整個社會都在無聲地呼喚着改革開放。

  作者接下來在這幅畫的底色上開始描畫人物。柳大林、張寶山和白娃,是作者在畫卷中着力描畫的三個人物。三個人都長在三山凹,又曾是喝過雞血酒的結拜兄弟,三個人在三條路上面對鄉村改革,各自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從而開始演繹自己的命運。三個人物的命運都寫得符合邏輯,有血有肉,鮮活生動。《三山凹》裏的這三個人,成為中原文學人物畫廊裏的新形象。尤其是在對柳大林這個人物的描畫上,作者的筆法特別靈動,可能是因為作者自己有多年從政的經歷,寫起這樣的人物來便更加遊刃有餘。

  大量大膽地使用方言

  作者在這幅畫卷裏,還着意描畫了人物活動的場景。其中,有些場景描畫得很精彩。比如生產隊長王春寶召集的批鬥會。他認定張寶山外出販雞是搞資本主義,就於一個月夜命人抓住返家的他,在村裏的牛屋門前開他的批鬥會。曾經,批鬥會這種場景,在中原的鄉村裏反覆上演,這是在鄉間把一個人徹底搞臭的可怕手段。卻不想這場批鬥會開成了王春寶的下台會,反倒是被批鬥者張寶山被眾人推舉成了隊長。再如三山凹村民與鄰村人為爭抗旱庫水而起的爭鬥。兩個村裏的人都想用鐵河水庫裏的水澆受旱的莊稼,上游的村子怕水庫放了水自己的莊稼澆不上,下游的三山凹人一心想開閘放水澆自己的地,這種矛盾要在過去的鄉間,通常是通過械鬥,用武力解決問題。但柳大林最終化解了這場爭水糾紛,顯示出了這個三山凹出生的幹部的能力和魄力。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者,在創作中都很注意人物活動場景的選擇,因為場景選擇的是否恰當,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李天岑在這一長幅畫卷的描繪中,特別注意選擇和描畫場景,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作者在描繪這一長幅畫卷中,像畫家重視使用點、線、形、光等視覺要素那樣,特別用心地去使用文字。這部作品在文字操作上具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樸拙。不論是敘述還是對話,作者都不用或少用華麗的形容詞去修飾,用的全是普通的很常見的日常生活用詞,更沒有使用翻譯腔,讀上去有一種很強的樸拙感。另一個就是大量大膽地使用方言。小說裏的男人和女人,在對話時基本上用的都是南陽方言,其中很多方言的流行範圍,就在南陽周邊,流行半徑可能超不過三百里。這些方言固然增加了外地讀者的理解難度,但南陽人和河南人讀起來,卻特別感到親切。我想,對本書感興趣的外地讀者,只要稍加琢磨,也是不難理解的。文字的使用法子,牽涉到作家的寫作風格,讀這本書能看出作者在有意追求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這一點值得稱讚。

  (本文作者為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文中小題為編者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