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北方人,一說到烤魚,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便是帶着標誌性地域特色的「巫山烤魚」。自以為足夠了解川渝菜系,可到了重慶才發現,被當地人口口相傳的,則是「萬州烤魚」。烤魚兩分天下,並沒有誰技高一籌之說,如果非要比較,只能說一個在本地雄霸一方,一個在商業版圖擴張的路上,遙遙領先。
萬州扼守三峽門戶,歷史悠久。一生有兩張名片叫得最響,一個是「重慶萬州區」,一個是「萬州烤魚」。胸中有溝壑,從不計較名利排場。城中遍布烤魚店,門臉越不顯眼的,到燈火闌珊時生意越好,懂行的人都知道要往哪去,櫈子一擺,酒精爐一點,就是烤魚在滋滋作響聲中「翩翩起舞」。
巫山縣地跨長江巫峽兩岸,離萬州本也不遠,近三小時的車程而已。城中是更樸實無華的煙火氣,雖比不上萬州繁華,卻有人在時代的東風裏大步流星,將「巫山烤魚」做成了聞名全國的招牌。大家都說,本是同根生,可稱親兄弟。不過是做法略有不同,蘿蔔白菜,看你各有所愛。
巫山講究一個「先烤後燉」,配菜炒製之後加以油水混合的湯汁,所以剛激發出香味的魚能在烤魚盤中繼續發揮,底部的菜還能吸收精華,恍然間有種吃火鍋的快樂。而在萬州,同樣是烤好的魚放進盤中,配菜和醬料則會在最後澆上,下面炭火負責保溫。整體更像在吃一盤菜,有葷有素、豐盛滿足。其實發展到今天,兩者間的差異已越來越小,人們在乎的是魚有多美味,配菜有多銷魂,你最愛藕片,我獨佔金針菇,一盤之中包容四方,吃到酣時,何談彷徨?從魚焦脆的裙邊帶出濃烈的炭火香,到熱辣滾燙的湯汁,複合的味道為山城寫下鮮活註腳,都是人們用力生活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