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園/北京的卡夫卡\蓬山

時間:2022-11-18 04:24:51來源:大公报

  京城秋夜,吃完一碗油潑麵,飯館旁邊就是三聯書店。劉震雲去年出版的小說《一日三秋》,擺在了入門的顯眼處。封底摘錄了幾家外國傳媒的書評。其中一則來自意大利《今晚郵報》:「劉震雲是北京的卡夫卡。」

  一份在米蘭出版的意大利日報,將一位來自河南的中文作家,比作是一位北京的捷克布拉格的德語作家。腦子裏忽然閃過這一串語無倫次的詞組後,發現這句話還真有一點卡夫卡與劉震雲聯手嫁接的味道。只不過將卡夫卡加上「北京」這個定語,怎麼想,都覺得有些彆扭。

  換句話說,北京似乎就沒有「變形」的土壤或者說氣質。這座城市正襟危坐,城市裏的人安故重遷、知足常樂。從老舍到王朔,從四合院的糧食鹹菜到大院裏的煙酒打鬧,才是日常哲學。北京是何等地方?真武大帝、關聖、城隍,無數真神庇佑着,明清小說裏,妖魔小鬼,看到京城那又高又厚的城牆,都倉皇逃遁,豈容你放肆變化?詭譎奇幻的想像,在北京是鋪展不開的。卡夫卡式的孤獨痛苦、支離破碎、掙扎迷惘,也難以在這片土地上生長。

  劉震雲與北京很是親近。當年以河南全省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中文系,與京圈文化親密融合,成功地將文學與影視、藝術與金錢之間悠游轉圜。相比起那些為了一本小說僻居一隅、嘔盡心血的作家,慣於善於站在聚光下的劉震雲,那透着絲絲狡黠的智慧與輕鬆,的確讓人羨慕。但他的小說,中心幾乎總是千里之外黃河邊的故鄉延津。縣城裏的雞飛狗跳,集市上的花椒大料,鄉野間的廢話誤會、錯愕吵鬧,一切總是那麼微不足道,荒誕不經。「黃河邊的卡夫卡」似乎更適合他。

  回家打開電視,劉震雲正在一場脫口秀上當評委。他可比卡夫卡會「變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