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樂問集/從港樂新樂季貝九說起\周光蓁

時間:2022-09-19 04:24:39來源:大公报

  九月九日,香港管弦樂團以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揭開新樂季。久違了的音樂總監梵志登,因疫情差不多一年沒有來港演出,再次展現他的高效演繹,將龐大樂隊糅合成一整體,著名《歡樂頌》更凸顯出本地合唱的新貌,成為音樂會的一個亮點(見附圖)。

  名為《合唱》的貝九,是作曲家最後也是最高峰的大型創作。作曲時耳朵已經完全失聰,但卻寫出他所有作品之中編制最龐大的力作。創作時不是通過耳朵聆聽,而是通過內心深處,反覆頌唱的音符,表達詩人席勒《歡樂頌》對自由、平等的嚮往。破格的音樂、詩句的意境,難怪作品自面世以來,一直是台上、台下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筆者研究中央樂團四十年歷史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九五九年在北京演出貝九。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首次由全體炎黃子孫組成的演出隊,在指揮大師嚴良堃領導下的演奏,《歡樂頌》更以中文演唱。當年十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樂團在首都「十大建築」之一的人民大會堂演出的貝九,與德雷斯頓愛樂並肩演出,成為佳話。之後更全團南下,在武漢、廣州一直演到深圳。不少香港愛樂者慕名北上,見證中國版本貝九。

  二○○一年夏,已經改名為中國交響樂團,首次連同老中央樂團成員,在新任音樂總監湯沐海指揮下,在中山音樂廳演出《黃河大合唱》和《歡樂頌》。筆者有幸從排練到演出,見證全程。走筆至此,歷歷在目。

  二○二二年演貝九其實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意義。貝多芬接受倫敦愛樂社的委約而全速譜寫貝九,那是一八二二年,至今剛好二百年。大概作曲家不會想到,兩個世紀後昔日東方小漁村,以純正德文、鏗鏘有力氣勢演出他的終極力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