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十八彎/文物網紅化\關 爾

時間:2022-05-24 04:24:32來源:大公报

  近日,伴隨着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不少文物藏品紛紛「蹭熱點」火了一把。有的博物院將館藏文物製成搞怪表情包;有的博物館與幼兒園合作搞起「文物模仿秀」;還有的博物館聘任流量明星作為推廣大使,瞬間上了熱搜。

  對此現象,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試圖「澆一盆冷水」,認為歷史是嚴肅甚至是殘酷的,以娛樂化方式加以解構,也許會淹沒歷史的真相;還有人質疑,流量藝人的文化底蘊與博物館的歷史積澱並不相符,邀請他們作為代言人,雖然能增加一定曝光率,但粉絲們往往只是一擁而上看個熱鬧,並不能沉下心來仔細品鑒文物背後深邃豐富的內涵。

  對於文物「網紅化」話題,筆者認為,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象徵,漫漫歲月長河裏,它無聲講述着民族的信念,見證着燦爛的文明。但博物館不應是遺世獨立的存在,它可以融入社會,也應該融入社會,助力經濟文化發展,豐富人們日常生活。

  要讓「高冷」的館藏走下神壇,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用當代的方式與歷史握手,才能讓博物館更具「煙火氣」,讓歷史文物「動起來、活過來」。

  近年來,北京故宮就利用時尚新穎的表達方式持續發力,打造出一個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大IP。「網紅紫禁城」不僅有成熟、穩重、睿智的氣質,更充滿了青春、活力和朝氣,甚至還有點萌。其「網紅」養成之路,是中華文化傳承在互聯網時代的新探索,折射出當代中國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

  當然,博物館要始終守住史實這條紅線,不能為了俘獲大眾的眼球,而迷失在對流量的追求中。過分世俗化,或者說「娛樂至死」,某種程度上只能削減文物本身的歷史厚重感。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文物的尊嚴,體現在見證昨天,更體現在服務今天、福澤明天。只要在守正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上下五千年潑墨寫意的文明畫卷,便能激發流淌在億萬國人骨血裏的家國情懷,展現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魅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