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與歲月/春雨\凡心

時間:2022-05-04 04:24:29來源:大公报

  清明本該「雨紛紛」,但那天前後無雨,晴空萬里,不由得擔心起春耕。

  城市人本與農事無關。但曾在以「農」為主的小縣生活,下過鄉催種催收,就有了鄉村記憶,不時會留意春種秋收,這是一段人生旅程留駐的牽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耕時代的詩人,時時把民生掛在心頭。在生產力落後、靠天吃飯的年代,春耕期間一場春雨,叫土壤水分豐沛,犁田播種順利,省去人力物力,也保障了秋天收成。

  過去農村春耕若遇旱天,就需從河溝引水。地勢不平水流不暢,就要用戽斗、水車潑水,那是壯勞力的力氣活兒。後用上了電動抽水機,戽斗水車也成為文物了。如那兒的河溝乾涸,或無法引水,那年收成就基本無望。

  在南方農村,「春插」要搶時節把稻秧種到大田。農地經一冬乾曬,變得又乾又硬,先要深掘,放水把泥土泡軟耙平,人一字排開,每人約佔十行位置插下秧去。各人不想當場丟人,憋着一口氣又快又好地把秧插得整齊且穩固。現在有了各款農業機械,這種場面少見了。

  這幾年農民進城、鄉村城市化是大趨勢,有的農村農田丟荒,只剩得廢棄的房子和幾戶老人眷守家園。現在說「農田返耕」,說明糧食生產還是中國的重中之重。世界本就缺糧,災難加上戰爭,十四億人口的飯碗再引起了重視。開放多年,人們由儉入奢,習慣了豐衣足食。現說糧食危機,要由奢入儉,這就難了。所以關心農耕的城市人也越來越多。

  近日「倒春寒」,南北普遍降雨降雪。香港這兩天也下了春雨,小雨淅淅瀝瀝整天敲窗。想像着糧食基地各種機械齊發的場景,也想像着小片農地傳統耕作的身影,覺得這場春雨分外善解人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