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呈分試的鍛煉\輕羽

時間:2021-12-07 04:27:57來源:大公报

  從社交媒體看到一些帶着年幼子女移居外地的人士述說近況,大多都要為子女探路報讀學校,有些人到處碰壁,亦有些人較幸運很快便找到心儀學校。那些父母為此感到高興,認為子女從此不用穿校服、背書包,甚至每天回家都不用做功課……我當然認同孩子應愉快學習,但沒有功課和不用考試是否就是最理想的教育模式?我認為不能就此簡單地下定論,正如凡事都有正反兩面,在於如何觀看。

  我兒現就讀小學六年級,按香港的學制,他在五年級下學期和六年級上學期,需要應付兩次呈分試,然後有兩條途徑選讀中學:憑着呈分試的成績,自行申請最多兩間官立或津貼中學,同時亦可申請任何直接資助或私立中學;不然,就要憑着呈分試及校內總成績,按個人意願而參與教育局的統一派位。這兩個機制看似複雜,但其實十分簡單。前者就是主動出擊,希望獲得心儀學校直接取錄,不用擔心會被分派到不知名學校;後者俗稱「大抽獎」,需要一些幸運成分才可達到自己的目標。

  無論哪條途徑,學生的成績當然都是首要條件。

  我兒在上月底已完成第二次呈分試,兩次呈分試都有不俗成績,可說是為自行申請學校儲備了充足「彈藥」。事實上,我和太太在兩次呈分試前都為兒子作出充足預備,更重要是暫停他的手機玩樂時間,要求他在考試後才可重獲手機。兒子也明白考試的重要性,願意放下手機,雖然「難捨難離」,但最終獲取佳績便是值得。

  我和太太不算是「怪獸家長」,但我覺得盡力應付考試其實是一種自我鍛煉,讓孩子明白凡事都需要付出努力和代價,過程縱然艱苦,結果卻十分寶貴。考試並不能完全決定未來前途,卻可以是一趟訓練和提升的歷程。盲目崇尚外國的自由教育體制,不一定能令孩子茁壯成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