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我不是垃圾》\輕 羽

時間:2021-05-12 04:24:14來源:大公報

  環保議題在全世界都討論多時。香港自多年前亦已推行回收重用、減廢為能的環保政策,可惜成效卻不突出。較為顯著的措施和功能,可說是「三色回收箱」,即是在社區上設立箱子讓市民自發地回收物品。即使小學生亦懂得宣傳句語「黃鋁罐、藍廢紙、啡膠樽」。市民根據顏色簡單分類,便可將用過的物品放進合適箱子,讓環保公司回收再造。這本來是方便和具體的做法,為何香港多年來仍未能有效將物品回收重用?

  前陣子,我到大埔文娛中心觀賞了康文署主辦的「社區文化大使」演出節目《我不是垃圾》,令我認識到香港環保措施的困難。

  《我》劇以回收塑膠物料的方法為主題。全劇角色都是擬人化的塑膠物品,例如豆漿飲品膠樽、包裝學生課本的包裝膠紙、盛載食物的發泡膠盒、塑膠餐具等。主線角色是清水樽和包裝膠紙,二者都以為自己可以被回收重用,為塑膠用具「爭一口氣」,亦令自己的未來能夠重生。經過主人的輾轉棄置,以及它們自己四出找尋,才知道香港現在大部分回收點只能收集膠樽。至於其他形式的塑料物品,全都只可以送往堆填區,成為不折不扣的垃圾。

  演出團體創作《我》劇成為輕盈的粵語音樂劇,由九位年輕演員擔綱演出。藉着勁歌熱舞,述說各式塑料物品如何認識自己的製造源頭,並且揭示香港地少人多的環境問題,故此未能在各社區設立回收站,讓環保團體可以就着各種物料分門別類,令到回收程序能夠較容易地轉化物料。

  演出之後,更有環保工作者參與演後講座,即時向觀眾介紹現時香港的回收物料狀況,並教導觀眾如何簡易地處理廢棄物。整個演出雖然形式簡約,但是生動活潑,透過演員以戲劇手法傳達訊息,不單兒童觀眾看得開懷,成年人觀眾亦有所得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