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童眼觀世/度人自度\梁 戴

時間:2021-04-15 04:24:28來源:大公報

  筆者舅父最近突然病逝,兒時交往的點滴湧上心頭,難免悲痛。與好友、德善堂創辦人張琛飯敘時,不期然分享各自的生死觀。

  張琛是香港名中醫,對婦科、內科臨床經驗豐富,一些被診斷不育的女性,經她悉心調理,最終都能生育;近年她轉而鑽研中西結合治療腫瘤(癌症),幫助末期病人延長壽命。她是虔誠佛教徒,茹素多年。作為醫師,每日見證生命流轉,作為佛教徒,生死一如,何足憂喜。料想經過多年磨煉,她應該看破了。

  誰不知,外表剛強、幹練的張醫師,答案竟是:「醫生也有感情,許多長期病人已成了朋友,走了依然會感到悲傷,我有時還偷偷躲起來哭。但抹乾眼淚後,就在心裏告訴自己,醫術要再高些,下一個一定要救到。」

  憑一己之力,德善堂已發展成頗具規模的中醫集團,不過,張琛坦稱,在商場馳騁的成功感,遠不如在診所與病人一起經歷生死考驗。「原本奄奄一息的病人,有日精神奕奕地攬着你,一起慶祝戰勝死神,這是最令人欣慰的時刻。」

  打理企業千頭萬緒,已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張琛依然堅持每周開診。她強調,自己首先是一個醫生,然後才是一個企業家,辦醫藥企業的最終目的,是令自己擁有更多資源幫助更多病人。

  從小父母離異,張琛形容,自己在一個缺乏愛與關懷的環境下長大,學習中醫前都未找到人生目標。與其說,自己的醫術拯救了病人,倒不如說醫師工作也拯救了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所在。在張琛眼中,病人需要自己,自己何嘗可以離開病人?病人是每日打拚的原動力。「最近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女病人,西醫已表明胎兒保不住了,我們用中醫方法不斷努力,有望成功誕下嬰兒。她只是我每日無數個案的其中一個,但這個小生命對於這位病人的親友卻彌足珍貴。」

  生命殊途而同歸,差別就在過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