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三寶樂\蓬 山

時間:2021-04-15 04:24:27來源:大公報

  北京的三寶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最早的自選式麵包房之一,是有名的美食地標。當時能在此買一次麵包蛋糕,是足夠炫耀一陣的。在附近住了十多年,吃了許多次三寶樂,對這個名字習以為常,並未追究來歷。反正肯定與東南亞那些紀念鄭和的「三寶顏」「三寶壟」無關,也與佛家的「三寶殿」不相干,但總之很吉利就是。

  最近無意中才得知,「三寶樂」竟是札幌(Sapporo)的音譯,是札幌啤酒廠在八十年代與北京當地飯店合資興建的。筆者對酒無所偏好,也就少了觸類旁通的機會。商家這一翻譯,甚有巧思。如果直譯為「札幌麵包房」,可能對麵包愛好者吸引力就會打折扣了。當然,或許有「日料粉」誤會前來打卡。

  由此又想到,清末迄近代,出於對歐風美雨的仰慕,不少地名翻譯突破了基礎的音譯,而額外賦予了新的美感,比如佛羅倫斯譯為「翡冷翠」,悉尼譯為「雪梨」,墨爾本譯為「美利濱」。有的沿用至今,有的已歸於歷史塵煙。而在清初以前,對西方地名的翻譯,則多是些古怪生僻字眼,如「惹怒襪」(熱那亞)、「勿耨察」(威尼斯),望之幾如茹毛飲血的野蠻部落。這是當時天朝上國心理優越感的真實寫照。

  人名也是如此。唐代古籍中有雲:「末艷懷孕,後產一男,名為移鼠。」今人讀之,莫名其妙。其實,「末艷」「移鼠」就是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另外音譯。福煦、霞飛都是一戰時的法軍名將,上海還有一條紀念後者的霞飛路,充滿了旭日高照、紅雲漫天的好彩頭。若按現在的音譯規則,當譯為「弗什」「若夫赫」,頓時了無趣味。而將夢露(Monroe)按常規音譯為「門羅」,那飛揚的白裙子,便也減了不少魅力了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