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負暄集/一種禮讓\趙 陽

時間:2020-09-28 04:24:02來源:大公報

  星期五,臨近放工,窗外的烏雲黑壓壓的。與天氣一樣沉悶的,是房間裏的氣氛──一個九十後女生,正生氣地講述她大學時代的一段經歷,只因為我打算請她幫忙在明年合適的時候帶一些香港的朋友去北京玩。她一聽就生氣了!

  「大概二○一○年吧,大二或是大三的暑假,我作為學校某社團的幹事,組織大家去北京遊玩。我想着,自己是北京人,讓香港本地的同學去看看首都,又是自己的家鄉,我多張羅張羅、盡盡地主之誼,都是應該的事。那天,參觀完故宮出來,計劃去兩站路之外的大柵欄,公交車上空位置比較多。孰料,上了車之後,有兩個同學就半是起哄半是開玩笑地對我說,你怎麼不去搶座?」說到這,她頓了頓,臉已經漲得通紅:「他們的意思就是,你們北京人不就是喜歡公交車來了、一擁而上,然後大家搶座位嗎?」

  我能理解她聽到這句調侃時的那種尷尬,甚至帶有某種羞愧。「我很生氣,覺得他們在故意地侮辱我。可是作為地主,我也不好當面發脾氣把他們就丟下、一走了之。後來,他們看出我生氣了,也覺得自己比較過分,向我道歉。」講完這些,這個心直口快的女孩舒了一口長氣。

  我遞給她一隻削好的蘋果,注視着她的眼睛,「你看,你的美德已經影響了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他們也可能在反思自己的莽撞與無知,對嗎?你儘管受到了有意或是無意的不尊重,但你還是首先想到和做到了盡地主之誼,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不是更持久?」

  我不禁想到了在美國旅居的那段日子,也遇到過類似的情形。雖然我很生氣,但從不針鋒相對,會在自己的言行之中用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中的「德」與「行」,去讓他們對事情有新的認知。我認為,這是一種「禮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