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童眼觀世/珍惜食物/梁 戴

時間:2020-08-18 04:24:24來源:大公報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酈生賈陸列傳》已講「民以食為天」,以往中國人打招呼時總是說「吃飯了嗎?」反映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因為歷史上,饑荒經常發生,溫飽年代不多。筆者父母都捱過餓,教育晚輩從小不要浪費。

  最近幾十年,中國人終於可以不再挨饑抵餓了,但衍生的問題是餐飲鋪張浪費之風頗為嚴重,部分原因是心態使然,例如「菜點得少無面子」、「當着客人面打包不體面」。   據統計中國城市居民在餐桌上的浪費量,高達一千七百萬至一千八百萬噸,相當於三千萬至五千萬人一年的食物量。近年,還有一個不良之風就是,網絡上出現很多大胃王「吃播」秀,部分主播為博取關注,吃完後再把食物吐掉。

  近期,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制止餐飲浪費的政策,最有新意的是武漢推出的N-1聚餐模式,即要求十個人吃飯,最多只點九個菜,河南信陽、湖北咸寧、江蘇等地的餐飲協會都不甘後人,提出類似倡議。遼寧省更進一步,推出N-2點餐模式,即十位進餐客人只能點八個人的菜。

  筆者對於N-1或N-2的點餐模式樂觀其成,寄望可以改變陋習。但畢竟每一個人的飯量不盡相同,十個大漢與十個纖瘦女士,所需的分量截然不同,所以N-1或N-2應該只是一個建議。

  許多省份的倡議書還提出「半份半價」、「小份適價」,要求從一開始就將每道菜的分量變小,此外每家餐廳都要為顧客提供「打包」服務。

  不過,這些都是外在的約束,制止餐飲浪費,最重要是內心的約束。記得父親講過一個故事,他有一個小時候經常捱餓,後來成為億萬富豪的朋友,幾年前有一次邀請父親去他的豪宅食飯,傭人裝飯時,不慎倒瀉了飯粒在枱面。這位朋友於是逐粒飯拿來放在自己碗內,說以前耕田時「粒粒皆辛苦」。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