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筆法不違實用/鄧寶劍

時間:2020-07-02 04:24:15來源:大公報

  毛筆從日常應用中告退,並不意味着書法家從此籠罩在筆法不古的宿命之中。今天的社會也為書法藝術帶來了莫大的益處,那就是獲取範本空前地方便。姑且不論現代的博物館、美術館以及拍賣展示讓人們看到大量的真跡,即使從複製品的品質與傳播而論,今天也遠勝往昔。

  古人複製書法經典,一是雙鈎廓填,二是將墨跡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再製作拓本,這樣的複製純然依靠人工,不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變形。至於輾轉鈎摹、翻刻之本,變形的程度就更大了。自從照相影印技術出現以來,範本的傳真程度和普及程度得到極大提高。近些年來,字帖出版的品質又大有進步,顏色更加逼真,放大本更能纖毫畢現。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高清的範本圖像,也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書法字典。

  一方面,書寫在日常生活中漸行告退,另一方面,我們比古人更加方便地擁有書法的範本。那麼,今人運筆,究竟是從此變得中看不中用,還是能夠深入前人的筆法傳統,完全在於學書者自身的努力和領悟了。

  深入筆法傳統,並不是執著於用毛筆寫信、寫文稿,而是從範本中體認前賢的書寫方式並化入自己的筆下。將古帖臨摹得維妙維肖,甚至脫開字帖亦能將古帖中的字形集於紙上,並不必然是習得了古法。唯有在自然行筆而不雕琢的情形下具備古人意態,方可說習得了古法。正因有了這樣的衡量標準,模擬唐人未必就能寫到唐人,模擬宋人也未必就能寫到宋人。

  當代的書法家可以把戰國秦漢簡帛文字等各種前所未見的字形寫到宣紙上,書跡材料的豐富帶來了通古今之變的機遇。需要注意的是,把古代的書跡作為造型的素材,和得法於古代的書跡是不同的,區別就在於能否做到既古意盎然又便捷實用。以實用的標準衡量書法的筆法,看似用錯了尺度,實則最能驗出成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