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你怎麼備註我\胡一峰

時間:2020-05-25 04:24:14來源:大公報

  朋友圈裏說,有人加微信時,自我介紹是「詩人」,被加者便有些迷茫,不知該如何備註。其實,自稱「詩人」也還好,如自詡「善人」,更令人頭疼。

  沒有社交工具的時候,我們不怎麼關心「備註」,也確實不需要備註。從當年摺扇式的小本子電話簿,到寫在掛曆上、壓在桌子玻璃板下的小紙片,再到老式手機裏的通訊錄,電話號碼前是名字或親人之間的稱謂,即便有備註,一般也是職務頭銜。我彷彿見過一則防騙提醒,說通訊錄裏最好不要用稱謂,特別是父母妻兒之間,以防手機丟失,被騙子利用。

  「備註」體現了對人的看法。以前,這種看法多半藏在心裏,情緒激動時才表之於眾。比如,唐太宗喜歡魏徵或希望別人以為他從善如流時,就把魏徵「備註」為匡正得失的「鏡子」。而一旦這面「鏡子」堅決不做濾鏡、耿直無比時,他又把備註改為「田舍翁」,也就是「鄉巴佬」,還揚言要砍掉這傢伙的腦袋。凡人沒有皇帝的霸氣,沒法隨意改改備註泄憤。

  註冊微信後,「備註」用得更多了。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保留着一些內心私密的想法。人生好比吃一份水煮魚,油湯裏的香料撈得再乾淨,還是難免嚼到花椒粒。一個人的生命,總和他人攪和在一起。有多少身份和面孔,在別人手機裏就有多少備註。誰的手機誰作主,任你以為字字珠璣,也擋不住被備註為「話癆」。最近聽說群聊也可備註了,有些「高大上」的群或被備註為「廢話堆」吧。

  一部手機裏的備註,是手機主人最真實的社交圖鑒。有些人無需「備註」,因為他是顆「朱砂痣」,縱然喜新厭舊地換頭像、改昵稱,還是能一舉識破;另一些人也無需「備註」,因為他不過一抹「蚊子血」,叫個啥隨他去吧。那些不得不「備註」一下的,大約正在「朱砂痣」與「蚊子血」之間。此時的「備註」,成了一段社交關係的保質期。

逢周一、三、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