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以夢為馬/香港文學入樂/管 樂

時間:2020-05-22 04:24:20來源:大公報

  在香港,將嚴肅文學入樂的創作人,並不多見。而在此基礎上,又以廣東話主導歌唱的,更是鳳毛麟角。青年作曲家盧定彰便是其中一位。

  二○一七年,他與香港和聲合唱團合作,改編、譜曲,並以廣東話演繹西西的小說《瑪麗個案》。隔年夏天,由他創作的、根據西西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改編的同名英文歌劇在捷克首演。如今,他又攜手香港藝術發展局二○一八年文學藝術新秀獎得主黃怡,為香港藝術節創作了一套廣東話室內歌劇《兩個女子》(故事主幹依舊來自西西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和《感冒》)。以也斯的短篇小說《艾布爾的夜宴》為藍本的同名清唱劇也在今年初上演。

  與口語化的舞台劇不同,盧定彰創作的廣東話歌劇,依託的是書面語劇本,而且譜曲時需要特別留意字詞的聲調是否變樣,難度可想而知。年初觀看《艾布爾的夜宴》時,無調性的粵語清唱形式,同時又帶有戲劇表演的痕跡,讓我這樣的藝術「普通觀眾」也覺得可聽可看,值得細細回味。

  前幾日與盧定彰聊起這齣《艾布爾的夜宴》,才知最開始的創作過程竟十分「痛苦」。「因為我寫合唱作品的經驗不夠,突然之間要應付六十分鐘這麼長這麼大型的作品,是很痛苦的。」不過,藝術的創作往往神奇又具有魔力,在持續了兩個月左右的「痛苦」之後,他猛然發現,自己好像找到了方向,「在這種體驗中我自己是有些突破的,特別是在寫粵語聲樂作品上,起碼有四五樣(技能),摸索到了門道。」

  說到改編,不可避免地要討論應否忠於原著的話題。盧定彰的見解讓我頗覺新鮮:故事始終是一個載體,而改編的藝術形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故事能引發你對另一種藝術的觸動,那就是改編的意義。我並不是簡單地用音樂來『描述』故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