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記憶中的劇院\輕 羽

時間:2020-03-25 04:24:16來源:大公報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接觸舞台劇以來,表演藝術不單成為我的興趣,也是我的主要謀生工具。日常生活當中,各大小表演場地都曾有我的足跡。尖峰時期,我每年觀賞的節目超過一百場,大概每星期都會進入劇院兩次,還未計算其他日子觀賞展覽或參加各類型講座……

  這陣子新冠肺炎期間,香港各個表演場地都實施封場,我自一月底至今,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到過任何場地。特區政府的措施是必須的,事實證明能夠有效減少人群聚集而互相感染。不過,對我這類舞台「發燒友」,劇院的氣息只能在記憶中回味。

  一九八五年,中學畢業後我在中環的寫字樓從事文職工作。某天下班後悶極無聊走到海旁,打算乘坐天星小輪到尖沙咀,然後再轉乘巴士回家。在中環碼頭附近,我走進香港大會堂,赫然發現香港話劇團在劇院演出話劇《不可兒戲》。好奇心驅使下,我臨場買了一張站位戲票(全場已滿座故此劇團發售站着觀看的門票)。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走進劇院,自此便與表演藝術結緣。

  其後我開始接觸及學習戲劇,亦認識了不少同道中人。不久我便有機會參與舞台演出。大概兩年之後,我參加了當時的「戲劇匯演」,竟能親身踏上大會堂劇院的舞台表演。原來,劇院後台的空間有限,化妝室亦不多。我就如劉姥姥進入大觀園,大開眼界。

  初次在大會堂劇院表演,令我好生興奮,舞台方寸之間,變化萬千。事隔兩年,我們獲邀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表演同一劇目。該場地本來專為樂團演奏而設,舞台空間較之大會堂劇院寬闊幾近一倍。我有一個出場亮相從台右急速至舞台正中位置,原本在大會堂劇院尚可應付,但在沙田的演奏廳卻像遙距千里,我需要以跑步的速度才可走到舞台中央!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