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信息接收管理/葉 歌

時間:2020-03-13 04:23:58來源:大公報

  防疫時期,最難熬的不是沒有好消息,也不是收到壞消息,而是消息鋪天蓋地、真假難辨。復工、開學推遲,防疫需要,宅居不出,大多數人每天必做的功課是打開手機,瀏覽網絡。名人專訪,防疫秘方,疫情傳聞,從國內到海外,從陸地到海空,文字、圖像、音頻、視頻兼備。宣傳鼓勁,傷逝悼念,批判反思,乃至周易推算,朋友圈裏應有盡有。狂轟濫炸之下,不免讓人目迷五色。信息密集,真相卻模糊,應了美國俚語說的「用盡了氧氣」,讓人呼吸不能。

  銀行的燈箱廣告打出了「不恐慌,不傳謠」字樣。不傳謠的前提是不信謠。似是而非的帖子大都致力於煽動情緒,「震驚體」的標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行文,天馬行空式的想像,謬以千里的邏輯,不管證據如何稀缺,推理是否靠譜,務必使人看了吃驚、憤怒、恐懼。心理學家較早發現煽情遠比理性更易動人心魄。難怪看了這類帖子的讀者手指一動就轉發出去,還自以為幫助擴散,做了好事。

  作為信息的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要在「信息戰」中生存,我們該努力提高個人的「接收」水平,甄別信息,管理情緒。情緒不是證據,理性思考才不會被假新聞牽着鼻子走。這些是人文教育最基本的技能:看到一種說法先探究其前提、根據與邏輯,判斷是誰說的,有何目的,有無反證。

  非常時期,短期內可能會出現非常狀況。但謊言終究無法取代真理。是非功過,總有歷史評說。而把握好當下,不讓理智被海量信息淹沒就是向真相邁進了一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