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半路涼亭和待用咖啡/胡一峰

時間:2020-03-11 04:24:08來源:大公報

  冬日將盡,從朋友圈裏看到,家鄉的梅花開了。老家有山名超然,鄉人叫白了就是「超山」。山上的梅花以前是有些小名氣的。吳昌碩極為喜歡,逝世後葬於此地。小時候我去時,見過唐梅、宋梅,雖不知真假,老枝虬然,自有一種獨特風骨。日下網紅景點越來越多,超山是個小景點,恐入不了旅遊網站的TOP榜。

  說到超山,又想起去往超山半程之地,有座亭子,喚作「半路涼亭」。兒時以為亭名「半路」。長大後遊歷四方,發現不少地方都有以「半路」為名之亭。忽然悟得,「半路」不是亭的名字,竟是亭的種類。「半路涼亭」最大的用處是為旅人提供歇腳、避雨之所。在別的地方,還有人告訴我,當地的好心人將食物和水放到「半路涼亭」,晚上棲身亭內的乞丐盡可自行取用。

  老家的「半路涼亭」聽說早拆掉了,當年是否也有人去布施,尚待考證。不過,南亞諸國之慈善古法,是把施捨的錢物默默放進寺廟,任人默默取走。現代西方也有所謂「待用咖啡」,近來傳入我國,成了一種時髦。

  「待用咖啡」成了網紅,「半路涼亭」成不了網紅,但它們都和網絡時代倡導的「分享」或「共享」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年,以「共享」為名的東西越來越多,從單車到汽車,後又有「共享貓咪」,竟還有「共享護士」。新冠肺炎疫情來臨,春節返工成一難題,「共享員工」又應運而生。「分享」「共享」確為互聯網帶給世界的新事物。但真要說新,新的怕也只是路徑,精神卻是舊的。

  過去的時光慢,更讓人樂以所謂「千百年眼」觀瞧天象和人間。古人說無往不復,大概是源於對天地運行的觀察,或也和人事代謝之體悟有關。人類精神世界裏一些固有的東西,包括內容、形式和結構,常是反覆出現、多次降臨。創新其實是復興。以此來看新意迭出的歲月,心裏多了一份安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