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人與歲月\信謠與傳謠\凡 心

時間:2020-02-26 04:24:10來源:大公報

  去年六月至今,香港經歷「修例風波」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各種謠言浮泛,民心被擾。謠言容易造成社會恐慌,最後令管理制度失序失效,最終受害的是每一個香港人。

  謠言的形式最早往往只是一句猜測:擔心、疑是、估計、看似……事情的枝節、部分、表象經過類似語言的包裝和演繹,再經一些不良傳媒及政棍的渲染與散播,就會一傳十,十傳百,層層添醋加油,廣傳成真。另一些謠言卻是有意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編造的。一些連影兒都沒有的事,也能憑空捏造出有鼻子有眼的故事。這兩者都沒有真憑實據支持,經不起邏輯的推理,真相的推敲,只是一些靠情緒和偏見煽動起來的謠言。

  古文中有個故事。有家人每天要安排一人,到遠處挑水供家用。後來他們在院子挖了一口井,省了每天挑水的一個人工,於是告訴鄰居:挖了井,等於省了一個人力呢。事情傳開後,最後傳成了這麼個故事:某家挖井,挖出了一個人!這便是口舌加料,把芝麻傳成了西瓜。有些謠言則是扭曲事實,借題發揮。六月以來香港某港鐵站死人事件、拘留中心女大學生遭強暴事件,就是生安白造的典型案例。

  不論哪種方式造的謠,在香港都總有大把人信,信者又往往是傳謠的積極者。分析這些人,他們或是文化不高,見識不廣;或是不愛讀書,懶於動腦。總之,是些缺乏分析推理能力、邏輯思維混亂、性格浮躁衝動的低智者。有的人受教育少,信謠尚可解釋;偏有些受過高等教育以上的人也信謠,那就是其立場決定的了。這後一種人的政治取態已屏蔽了事實,弱化甚至消弭了分析的習慣和智慧。這些人成了與所受教育程度不符的信謠傳謠者,是自取其辱。

  在網絡時代,謠言頻出。個人固要加強辨識力,當局建立權威發布制度,更是遏止謠傳的有效一招。

fanxinw@hotmail.com

逢周三、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