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逆入平出\鄧寶劍

時間:2020-02-13 04:23:58來源:大公報

  清代包世臣論筆法,主張「逆入平出」。這四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逆入」,容易誤解為通常所說的逆鋒起筆。逆鋒起筆是指起筆時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而「逆入」是說筆管所指的方向和筆畫行進的方向相反,一落筆就須如此,所謂「筆尖着紙即逆」。他說:「鋒既着紙,即宜轉換:於畫下行者,管轉向上;畫上行者,管轉向下;畫左行者,管轉向右。」包世臣比喻說,毛筆就像刻字的鑽刀,刀柄的頂端總是和刀尖行進的方向相反的。這種用筆方法又被稱為「取逆勢」。

  這樣書寫,筆毫頂着紙面行進,自然就平鋪開來了,所謂「毫不得不平鋪於紙上矣」,這就是「平出」。

  看來,「逆入」即取逆勢,與之相反的便是取順勢。「平出」即鋪毫,與之相反的便是裹毫。

  與「逆入平出」相關的一個說法叫「始艮終乾」。包世臣的朋友黃乙生說,「唐以前書,皆始艮終乾;南宋以後書,皆始巽終坤」,乃是以始艮終乾為古法。這句話裏提到幾個八卦方位,分別代指筆畫左上(巽)、右上(坤)、左下(艮)、右下(乾)幾個位置。包世臣認為,「始艮終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筆中自備八方也」,又說「惟管定而鋒轉,則逆入平出,而畫之八面無非毫力所達」。在包氏看來,逆入平出,筆毫的力量就可達到筆畫中各個方位,也就做到了始艮終乾。假如筆尖偏側,不能及時調整,就沒有這種妙處了。

  有人把「逆入平出」的「逆入」理解為逆鋒起筆,「一筆中自備八方」也就誤解為筆尖繞來繞去地畫出一個筆畫,這至少不是包世臣的本意。

  當然,在其他語境中,包世臣也在逆鋒起筆的意義上使用「逆入」。他描述北碑「起筆處順入者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這裏的「逆入」就是逆鋒起筆,是不同於「順入」的一種具體情形。但「逆入平出」之「逆入」,是一種普遍的規定。

逢周四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