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TOP150\胡一峰

時間:2020-01-29 04:24:13來源:大公報

  女兒三四歲的時候,我問她,你現在認識多少人啦?她掰指頭算來算去,家裏多少人,幼兒園幾位老師、班上多少小朋友,最後把常在小區裏遛彎、乘涼的老奶奶都加上,五六十人。算完,她氣鼓鼓地問,你認識的有一百嗎?我說,那肯定不止呀。

  除非性格特孤僻,一般人讀到中學就會有一百人以上的社交圈子。隨閱歷加深,認識的人也更多,兜兜轉轉,呼朋喚友,交往圈越來越廣。而在網絡時代,社交媒體發達,qq、微信……,打開手機,誰還沒幾百「好友」呢?

  有一種理論叫「鄧巴數字」,說的是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上限是一百四十八人,四捨五入的話,大數一百五十人。因此,當我們和新結識的朋友密切互動,就意味着正在淡忘往日的熟人。得知這一點後,吟誦「樂莫樂兮新相知」或哼起「多少新朋友,變成老朋友」,沒來由地多了些傷感。

  網絡條件下,人的交往範圍是擴大了。但研究表明,新的「好友」中大部分只會偶然聯繫,甚至成為點讚之交。真正密切互動的人,並沒增加多少。於是,又有「核心網絡」之說。

  更令人喪氣的是,一百五十這個數字與人類認知能力有關。既然是一種生理意味的限制,只能交給進化去解決了。作為還沒有進化好的當代人,我們除了承受,別無他法。

  然而,生理限制也意味着平等。就像死亡,來得或早或晚,卻從不會因俗世身份而給誰人間的治外法權。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成了誰是你的TOP150,你又是誰的TOP150?也就難怪,有時收到「好友清理,打擾莫怪」的群發消息,這或許正是在篩選自己的一百五十,又是防止被別人踢出了一百五十。社交是門技術活,遠非清理軟件可以搞定。與人交往,借用一句經典台詞:最重要的是開心嘛。

  或許互聯網構成人類進化的「環境」,某次基因突變,被網絡環境所「選擇」,超越一百五十之限者,獲得了種族繁衍的機會。其他人,只好留作後世考古學家寫論文的資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