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節 禮/葉 歌

時間:2020-01-24 04:24:25來源:大公報

  快遞小哥上門送貨。二十斤重的大紙箱封得嚴嚴實實。箱外四面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貼了好幾張,字跡清秀工整,一筆不苟。打開紙箱,零零總總十來件。除了真空包裝的捆蹄、雞糕、蒲兒菜等蘇北特產,還有散裝零稱的大棗、核桃等,甚至有盒產地杭州的桂花糕。這是母親的大學同學今年寄來的年禮。

  這位老人家每年春節前都要給我們家寄土產吃食。記得有一年除了花生、山藥、栗子,還寄來兩玻璃瓶的小磨香油。途中瓶子碎了,箱子裏到處油漬,其他東西也染上了麻油。他比母親年長,年近八旬,有冠心病、糖尿病,母親多次讓他別客氣,他卻執意每年都親力親為購物、寄件,盛情可感。

  父母那一輩都講究「有節有禮」,有來有往,逢年過節多出不少事來,讓我嘆為觀止。其實也不獨我們一家。這幾年微信流行,平日發個電子紅包無所謂,春節大家還是走「復古」路線。於是年前排隊到ATM取錢,再放入紙質紅包,面交親友也成為有中國特色的一景。

  我在美國住久了,沒有送節禮的概念。在國外過聖誕節只是意思意思而已,和國內的平輩朋友間更沒有那麼多禮數。如今看來,送禮如何得體、妥當也是一門大學問。送輕了怕對方以為你不夠重視,敷衍塞責。過重了,可能害得人家瞎想「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甚或有行賄或炫富之嫌。別人送了禮,不便馬上回送相當價值的禮物,以免顯得等價交換,劃清界線。但啥都不回,似乎又太「老吃老做」,厚顏無恥。

  其實,彼此達成默契,君子之交,淡泊如水才是最舒適的交往方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