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文藝中年/文化中心三十年/輕 羽

時間:2019-11-19 04:24:31來源:大公報

  人生有幾多個三十年?坐落於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今年便是三十周年,實在值得香港文化界引以為傲。

  在我年輕的時候,若想在一個較理想的表演場地演出,就只有中環的香港大會堂。四百多座位的劇院很適合戲劇表演,但是鏡框式劇場畢竟彈性不多,變化較少,而且租用團體絡繹不絕,普通團體往往只能望門興嘆。直到一九八九年,香港文化中心落成,擁有三個主要演出場地:音樂廳、大劇院和劇場。當中最受「用家」歡迎的首推劇場。嚴格來說,它是一個正宗的黑盒劇場。內裏不設舞台,只設不同方位的觀眾席。藝團若採用單面觀眾式演出,大多會自行搭建一個約一米高的舞台,左右台側以黑布幔作遮擋,那麼便可形成傳統鏡框式舞台外觀。

  文化中心劇場的最大特色是靈活多變。它可以四方都開設觀眾席,只餘劇場中央的一個方塊演區,形成希臘式的環形劇場(Arena Theatre)。這種形式能夠容納最多觀眾,但是表演者的台位同樣要照顧四面觀眾,對導演的空間處理尤其講究。我記得多年前香港話劇團在該劇場首演話劇《德齡與慈禧》,導演楊世彭便說過「要在小劇場展現宏大的清宮氣派,實在談何容易。」

  不少團體更喜歡挑戰獨特的演出形式,此會在該劇場作兩面觀眾或三面觀眾的表演,務求對藝術作出更深層探究。對於觀眾而言,在該劇場能獲得不同的視聽享受,可是藝團及表演者卻要付出百般精力。因為該劇場的表演層在三樓,化妝間卻分布在四樓和五樓,故此表演者在候場和轉場的時候,往往都要上下奔跑,少點力氣也難應付。

  轉眼三十年。當初坊間曾有些批評,認為香港文化中心外觀像「公廁」,甚至有人提出要將之拆卸重建。然而,多年來香港康文署的人員,對文化中心小心管理,大膽創新,能讓該中心為藝術界及市民提供優質文化節目,值得表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