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童眼觀世/共居世代/梁 戴

時間:2019-11-12 04:24:20來源:大公報

  幾千年來,中國都是農業社會,田地是安身立命之所。城市化後,有田有地的傳統觀念變成置業的衝動,這解釋了為何絕大部分華人都喜歡買樓。除了擁有物業,中國人還將居所與家庭結合在一起,老一輩認為成家就要置業,這與西方人的觀念很不同,在他們眼中,住所只是居住的地方,沒有太多感情的因素。

  可是,近年香港年輕人的置業觀逐漸改變。筆者住所附近,除了愈來愈多的服務式住宅外,還出現不少共居住宿(Co-living space)。這種居住新模式的出現,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年輕人買不起樓,但又不想與父母逼住同一屋簷下,想享受獨立空間,退而求其次選擇共居。

  部分共居住宿的租金其實與劏房差不多,卻有劏房沒有的好處。共居最大的好處是有廳及廚房的共享空間,年輕人可以很自然地與共居者交流,很快形成一個人際網絡。筆者有位高薪厚職從事金融業的朋友,絕對有能力負擔得起昂貴的租金,但最近寧願搬入公司附近的共居住宿。他笑稱,由於工作繁忙,即使租住豪宅,每日只有晚上睡覺的幾小時享受,倒不如租共居住宿,節省租金還在其次,最重要是可以隨時識到朋友(甚至女朋友),還可以得到最新市場資訊。為了促進住客交流,共居住宿會舉辦一些活動給住客。

  一般來說,共居住宿已包水、電、煤費用,也有足夠的保安、維修服務,這些便利可以免除自小有家傭照顧的年輕人煩惱。

  其實不單年輕人的住屋觀念改變,銀髮族也有了改變。筆者身邊就有幾個朋友變賣了自住物業,入住位於北角,俗稱富貴長者屋的「雋悅」,最低只需付約二百萬,便可終身住,這裏所有老人家必需的設備齊全並享有寬敞的公共空間。

  筆者曾半開玩笑對兒子說,將來年紀大了,可能會變賣住所,「爸媽入住富貴長者屋,你住Co-living。」原以為兒子會覺得匪夷所思,想不到他居然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看來中國人傳統的置業觀已經改變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