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數據庫的溫度/胡一峰

時間:2019-11-08 04:24:28來源:大公報

  近來,有一種恐懼攫住了我。在「脫網」的情況下,我好像不會寫作了,至少寫起來不那麼順暢。一旦打開「數據庫」,心裏就踏實多了。記不太準確的時間、事件,引述某段名言,搜索、查核很方便。

  以前,博聞強識是種本事。讀大學時,教「中國哲學史」的老師據說可把《韓非子》倒背如流。「倒背」沒有見識過,但講課時任性地背誦或在黑板上默寫大段的諸子語錄,是常見的。字龍飛鳳舞,豎行直下,邊念邊寫,音落筆停,一氣呵成。有時語勢太急,粉筆為之三折。我們深表嘆服,老師謙虛地晃晃腦袋:講了幾十年了,吃飯的手藝。翻翻學林軼事,寫文章不用查書的故事更是不勝枚舉。

  如今講課聽說都用PPT了,引述的材料以百般妖艷的字體,呈現在電腦屏上,板書逐漸消失或成為屏幕的「備胎」。在線檢索豐富異常,能查到的文獻越來越多。對於寫作者而言,得數據庫者得天下,絕非一句虛言。有數據庫站台,似乎只要記住幾個關鍵詞,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躲避幾十年的苦讀。那麼,我們還需要記誦嗎?把原本該裝入腦袋的東西,放到所謂「雲端」,是好事還是壞事?或者,既非好事也非壞事,只是時代變了,我們隨其波逐其流罷了。

  沒有網絡的時代,也有類似數據庫的東西,準確地說是「數據庫」的目錄,「引得」「提要」「總目」等等工具書,給人以查考的線索。編製這些工具書的人,大多成了專家,他們編寫過程中所見所想之心得,也成了某領域必讀的專書,比如洪業先生的《杜詩引得序》。每讀前人留下的這類「工具書」,除了享受「工具」的便利,還能感到「書」的溫度。有意思的是,現在的數據庫做得越來越龐大,技術越來越精良,卻很少見建庫者成為了專家,更很少見到因此而寫的專書。當然,也就很難感到那種「溫度」。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