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楮墨空元透性靈\李英豪

時間:2019-10-11 04:24:26來源:大公報

  晚明名重一時的「華亭書派」領袖董其昌,傳世至今的墨蹟不少,而仿品贋品更多。偽本僅得形似,卻神氣索然;庸劣者用筆必有生硬不自然處,更破綻百出。現隨意舉數例。

  先說紙質,曾見仿董其昌草書偽本,紙色呈赤黃近淡黃,看似是年代久遠的舊紙,且有少許變茶褐色。無知者常先入為主,誤以為那是真品。其實,這種是清代後期才有的假泥金紙。仿者必然對董其昌用紙的習慣和特殊喜好全無研究。明代一些名家如文徵明(像其《行書詩》)等,愛用始於宋代的「高麗鏡面箋紙」,紙質特佳,細潤光滑,經久不變,最宜作書寫畫;書畫家不但能得心應手,隨意書之,更耐保存。董其昌的作品十居其九皆例必採用這種上乘的高麗紙;當然,亦不可能明代人會用晚清始有的假泥金紙。何況仿品用筆拘謹,點畫全無形質與情性,更缺胸中氣勢以及不着痕跡的率真。

  另見一草書偽作,表面上像董書般龍飛鳳舞,但字字用墨皆較濃,筆畫嬝繞相連卻不大見疏空,較重行距,而視覺上少空白。仿者僅顧摹其字形,根本上不知董其昌草書風格特點有三:一為墨淡,二為筆虛,三為章法疏空。他自己曾強調:「字之巧妙在用筆,尤在用墨。」其書法用筆全取中鋒,行筆輕快迅疾,不欲使一實筆,似拙而清雋秀逸。這和他的人生觀與書觀有關,主要是受禪影響,崇尚平淡率真,追尋「虛和」靜穆的境界,深悟「熟後求生」、「因生得秀」之道,故筆墨隨意,既如行雲流水,亦像雲淡風輕;與宋代蘇軾和清代劉墉喜用濃墨大相逕庭。董其昌(號「思白」)受唐末五代初書法家楊凝式(號「虛白」)影響,疏空字行之距,使白大於黑,最能透澈「虛室生白」的意蘊,使人有疏朗蕭散之感。清代王文治《論書絕句》指董書「楮墨空元透性靈」。附圖董其昌手卷草書(局部)就是典例。

  此外,曾見清初康熙時仿品,落款為「玄宰」(董其昌的別字);但「玄」字缺寫最後一筆,乃因仿者要避康熙皇帝「玄燁」的諱,怕惹禍上身。董歿於明末崇禎九年,沒有活到清代;故其偽至顯。

逢周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