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不噎之鳥老彌堅/李英豪

時間:2019-09-20 04:24:28來源:大公報

  圖:古青銅鳥形器

  從前在一個國際性拍賣會,看見像附圖一模一樣的古青銅鳥形器,外國一名自稱「中國文物專家」的負責人,在拍賣目錄上竟然鑒定為「西周青銅鴿形座飾」;不禁使識者搖頭失笑。外國「專家」總以為中國古青銅器幾乎皆屬商、周時代所鑄,其實大謬。附圖應為漢代精鑄的青銅鳩杖首,形制整體作屍鳩形,下方有圓筒(或作方筒),是用來安裝在老人手杖頂端,故中空而非實心。外國專家不加深究,妄自臆測,還以為是個「座」,何其輕率!他對中國古代鳥類也一無所知;竊以為外表酷似鴿子,就貿然斷言為「鴿形」。屍鳩(《說文》有載),即《詩經.曹風》中「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所指的「鳩」;《禮記.月令》稱為「鳴鳩」,鄭注「鳩,搏穀也」。晉代陸機《詩疏》,謂屍鳩一名「桑鳩」,梁、宋之間稱為「鴶鵴」(與《詩經.毛傳》載的「秸鞠」皆擬鳲鳩鳴叫的聲音);《爾雅》早就謂「鳲鳩鴶鵴」,郭璞直言就是「布穀」,即漢代江東百姓呼為「穫穀」。總而言之,是我國自古以來視作催耕之鳥,各地名稱(包括「布穀」)大多仿其催耕時節的鳴聲。每年農事方起,此鳥飛鳴於桑間(《詩經.衛風.氓》謂「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好像對農民說:「可以布種了。」所以古人亦名之為「布穀」;但與現今動物學家把鳩與布穀分為二類的說法不同。唐代詩人杜甫詠:「布穀處處催春種。」宋代蔡襄《稼邨詩帖》雲:「布穀聲中兩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記得陸游也有「朝朝布穀鳴」、「那為國催耕」之句。可見古詩中的「布穀」,皆指中國品種的屍鳩。

  以青銅或玉製成的鳩杖首,應始盛於漢代初期。那時不但是以農為主的社會,而且自漢高祖劉邦為籠絡民心,大力提倡敬老之風,就規定每年八月,各縣凡滿七十歲的老人家,則賜予鳩杖和糜粥;八十、九十歲的,更獲優待。鳩杖首用青銅或玉製作,乃因質堅結而玉更溫潤。至於為什麼要選這種鳩作杖首呢?據《後漢書.禮儀志》載:「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漢代高誘謂:「掌獻鳩杖以養老。」那是祝願他們健康,老而彌堅,安享晚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