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青椒」生活實錄/葉 歌

時間:2019-07-19 03:24:35來源:大公報

  網友有才,微信群中一份「當代大學教師真實生活圖鑒」將內地「青椒」(青年教師)的生態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帖稱:別人「996」,他們「7-11」,早九點上班,晚十一點下班,一周七天無休。「教學、科研蹺蹺板」,永遠無法平衡。辛辛苦苦備課,準備了PPT,卻要在課堂上和手機爭奪學生。教學任務繁重,但科研不出成果「不留則走」。總之,「大學教師不加班,因為我們從來不下班」,「白頭髮增多、髮際線後退」,流不完的辛酸淚。

  笑過之後,不免深思。有人說這是大學教師「矯情」,每份工作都辛苦,都有壓力,他們至少有寒暑假,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作為同行,我卻深表同情。大學教師的最大苦處可能就是想得太多。上班和同事、領導、學生打交道,絞盡腦汁,唇乾舌燥。回到家也不是打卡下班,萬事大吉。除了領導分派的任務必須日夜兼程完成,每日要教的課程必須精心準備,還得見縫插針搞科研,擠出周末、假期完成寫作。

  這樣的日子我當「青椒」時也曾有過。幸運的是我所任教的美國大學不但終身教授的評選透明公正,規矩分明,而且校方一路扶持,循序漸進地培養人才。從每年慷慨的研究經費到中期反饋,其宗旨是要幫助年輕老師不斷進步。每位教授的教學負擔一視同仁,不按資歷決定課時多寡。科研評估也理性、人性,沒有「核心期刊」、「C刊」等花樣,論文發表重質不重量。

  這次到香港開會,發現那裏的同行壓力也大。不光個人評職稱得看論文數量,大學獲得政府資助的金額也與教工發表論文的數目直接掛鈎。量化到如斯地步,果然不能相信「大學教授待遇好,地位高,妥妥人生贏家」的神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