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鉛字肖像/Frank Stella:所見即所見/楊 騏

時間:2019-05-26 03:03:06來源:大公報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波蘭村莊」系列作品,近日登陸香港展出。展覽於中環「厲為閣」畫廊開幕,也是斯特拉的作品第一次在大中華地區與藝術愛好者們見面。

  在翻閱展覽的宣傳冊時,我不由被霍利斯.弗蘭普頓(Hollis Frampton)為斯特拉拍攝的《自弗蘭克.斯特拉的秘密世界》所吸引,在這數幀相片中,年輕的斯特拉身上,彷彿裹挾着一層東尼.史塔克式的「教科書般的自戀」,而他本人確實也有值得驕傲的資本。

  出生於一九三六年的弗蘭克.斯特拉,從中學時期開始學習繪畫,畢業後考入了普林斯頓大學的他,在修讀歷史專業的同時,依然沒有放下畫筆。一九五九年,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的斯特拉就已憑藉「理性與污穢的聯姻Ⅱ」這一作品,入選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群展「十六位美國人」,可以說是「少年成名」的典型了。

  在這一被稱作「黑色繪畫」系列的畫作中,斯特拉用普通家居塗飾的刷子和瓷漆,在填充滿黑色的畫布上,畫上一個又一個逐步變細的長方形。並讓線與線之間保持同一距離,對稱的圖案、有限的用色、不受情感左右的作畫方式……這就是二十多歲時的斯特拉,極度簡潔,也極度理性。

  一九六四年,在一次電話採訪中,斯特拉說出了那句名言:「所見即所見」(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這句話也被後人認為是整個極簡主義運動的「最佳註腳」或「非官方信條」,不過,斯特拉本人大概也不會在乎別人是怎麼說的。

  作畫的過程、作品的本身,才是弗蘭克.斯特拉最關注的。而作品的附加意義,例如,畫作會包含哪些政治意義、會為他帶來什麼樣的名譽和利益……這一切都不在他的考慮範疇之內。他反對通過藝術去過分表達、批判、諷刺,他覺得,藝術就該是藝術本身—這就是斯特拉的名言「所見即所見」的真正意涵。

  這次在香港展出的「波蘭村莊」系列作品,雖然用的是「猶太教堂」這一充滿政治隱喻的元素來創作,但斯特拉希望我們更聚焦於「藝術本身」來看待這些作品。這就是這個時期的斯特拉,對人們總喜歡在藝術作品身上強加過多附加意義的壞習慣,所作出的尖銳回應。

  (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