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玉琫為飾劍出鞘/李英豪

時間:2019-05-24 03:18:44來源:大公報

  古人磨劍十多載,適時才用。現今狂人動輒劍拔弩張,無中生有,顛倒是非黑白,竊以為霸權在握,四處欺凌,亂舞亂砍。

  大約二千八百多年前,東周末、春秋時期,開始重視鑄劍,用以保家衛國和防身;但只准貴族、將軍和皇室人士才能佩帶,百姓平民則不准,故腰間懸劍,亦屬特殊身份地位的標誌。戰國時代至西漢,老百姓也可佩劍,故佩劍之風甚盛;不只作為武器,同時講求劍飾;尤其是上乘寶劍各部位的裝飾,喜歡以美玉雕琢而成。《漢書.匈奴傳》載:「單于朝,天子賜以玉具劍。」孟康註釋:「標、首、鐔、衛,盡以玉為之。」標,就是劍珌,指劍鞘下端的飾玉,又稱為「㻫」。首,即劍首,是劍柄頂端的飾玉。鐔,通常叫作劍琫,俗稱劍格,指劍柄與劍身之間的飾玉,鑲劍柄之近劍口處橫出;陳大年解釋:「其稱琫者,謂當舉劍之時,即以手捧此器之謂。」至於衛,後來名為劍璏或璲;「璏」字與「衛」字相通,鑲劍鞘中間部位偏上方,原意是保衛劍鞘,間接地也保衛了劍。這些古玉劍飾有一定的形制,部位分明;現今收藏者必須詳細認清楚,免被後仿者混淆。

  例如附圖,是一九八三年時,我國考古學家在廣州象岡山上發現的西漢初年南越王墓中玉劍飾之一,就是劍琫(劍格),帶天然石灰沁、鐵沁和朱砂沁,深埋岡頂之下二十米深處,經歷逾二千年的水侵土蝕,但這種透閃石類軟玉的結構堅結溫潤,可從「室溫紅外吸收光譜」、X射線粉晶照相和顯微放大等科學分析證明。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銅人腰掛之短劍,劍鞘上鑄有銎孔的突起物,應屬我國最早的劍飾─璲;其後江蘇六合縣發掘出的春秋晚期銅劍,就鑲了玉劍首和玉劍琫各一,可說是玉具劍的雛形。西漢南越王身佩的五把玉具劍,也只有兩把齊備了上述四種玉劍飾;另一把的劍琫,並非玉質,卻是硬質木料。

  其實,任何鋒利的古玉具劍,也砍不斷逝水如流的歲月,古代劍指雲霄、氣概萬千的英雄豪傑,早被黃塵老盡,如今安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