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單鈎捻管是二王筆法/鄧寶劍

時間:2019-05-23 03:18:17來源:大公報

  以二王為代表的晉人法帖是後世心儀的範本,一代又一代的書家都力圖親證晉人筆法之要妙。

  明代趙宦光提出,晉時並無桌椅,人們席地而坐,書寫時無所倚靠,肘腕自然懸起,當代張珩、啟功、沙孟海諸先生亦有相似的看法。除了懸臂,啟功先生更提出「單鈎」,他說:「左手拿紙卷,右手拿筆……右手指拿筆當然只能像今天拿鋼筆那樣才合適,這就是被稱的單鈎法。」

  事實上,晉人書寫未必盡皆懸腕。六朝小楷寫卷頗有精嚴工整者,書寫時手腕必然有所倚靠,懸腕而書很難想像。紙張柔軟,不同於簡牘,必有很多時候乃是放在幾上書寫。趙宦光說「楷書就幾」,寫楷書時比寫行草書時放置於幾上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寫小楷。只不過幾既矮且窄,書寫時並不像今人那樣肘腕俱着於案上,只是腕着而肘不着罷了。

  無論是左手執卷還是紙張置於幾上,亦無論手腕是懸還是枕,晉人的執筆方法當為單鈎。

  在運筆時,指、腕、肘的參與程度一般隨着字徑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而晉人日常所書並不大,故而手指的運動尤為重要。手指的運動除了鈎揭導送之外,還有一種不可忽略的運動形式,那便是捻轉筆管。捻轉讓筆管圍繞管心發生逆時針或順時針的旋轉,當然,隨着手指的捻動,筆管也會倒來倒去。正因捻轉筆管的動作可以導致毛筆轉管和傾側的綜合性運動,所以它既影響點畫的形態、質感,也影響點畫的軌跡。只要在讀帖和臨帖時,仔細體會毫尖在何處起、在何收處,體會筆尖和筆腹在行筆過程中的位置,體會點畫形態、質感和毛筆運動的對應關係,便可得知,捻轉在晉人筆法中實在構成不可或缺的肌理。

  對於晉人筆法的討論,學者或言單鈎而反對轉管,如啟功先生;或言轉管而信奉雙鈎,如孫曉雲女士。事實上,單鈎執筆而捻轉筆管才是二王筆法,二者缺一不可。這種執運方法,既有實用的意義,又有審美的意義。單鈎捻管既讓書寫方便快捷,又讓點畫豐富而充滿彈性。

  dengbaojian@126.com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