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中鋒與側鋒/鄧寶劍 dengbaojian@126.com

時間:2019-04-18 03:18:15來源:大公報

  用毛筆寫字的時候,毫尖大體處於點畫中央的狀態稱為中鋒,毫尖大體處於點畫一側的狀態稱為側鋒。

  影響中鋒和側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字體不同、工具和材料不同、審美趣味不同等。清代劉熙載說:「蔡中郎《九勢》雲:『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後如徐鉉小篆,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處,蓋得中郎之遺法者也。每作一畫,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於主鋒,外界出於副毫。鋒要始中終俱實,毫要上下左右皆齊。」這是由小篆而論中鋒之法,然而劉熙載又在不分字體的情況下一概地強調中鋒:「書用中鋒,如師直為壯,不然,如師曲為老。兵家不欲自老其師,書家奈何異之。」(《藝概.書概》)清人論書多有強調中鋒運筆者,這與他們重視某種篆籀遺意有關,而後世有的書家本無此種傾向,卻也強調「筆筆中鋒」,其論則近於迂了。

  儘管有的書家寫字時總是保持某種筆毫狀態,但僅用中鋒和側鋒去概括筆法,把它們當做衡量一切筆畫形態的尺度,動輒稱某家中鋒某家側鋒,或某筆中鋒某筆側鋒,是容易失於簡單化的。事實上,書家遣鋒作字,運指轉腕,毫尖劃過的軌跡和筆畫整體的軌跡未必是平行的。王羲之傳本墨跡中豐富的點畫形態出於靈活多變的運筆動作,若悉心體會就可發現,運筆時毫尖並非總是處於點畫的中間或者一邊,而是曲折多變,它構成了筆法的某種肌理。這樣的筆法有著廣泛的體現,在晉唐墨跡中處處可見,即使點畫簡約細勁如懷素《自敘帖》,也保留了這種肌理,不可用「中鋒」一言以蔽之。

  通過範本的點畫形態來揣摩古人行筆時的筆毫狀態,或者說,在起筆、行筆、收筆各個環節時時體會筆腹與毫尖的位置,這是研習筆法的重要途徑。如果中鋒和側鋒這一對概念依然有價值的話,它們就應當用來指稱某一單位時刻的筆毫狀態,而非書寫某個筆畫整體的筆毫狀態,它們應當針對「點」,而不是「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