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尊魏卑唐\鄧寶劍

時間:2019-02-14 03:18:17來源:大公報

  自清末、民初以來,唐人楷法的影響日顯微弱,這和碑學觀念的蔚然成風有關。清代金石學發達,大量古器物出土,商周青銅器、漢魏碑刻進入人們的視野,學者們以此考論經史,也從中發現了新的書法趣味。篆隸復興與碑學興盛,乃是清代書法最為獨特的造詣。

  清代的書法家們有一種鮮明的溯古意識,他們不僅傾心於篆、隸的研習,而且在楷、行、草書中也要運以篆、隸的筆意,提倡所謂「體兼篆隸」、「篆籀筆意」等等。阮元、包世臣、康有為諸家以為,南北朝碑保留了最為真實的古人筆法,而歷代刻帖與唐代碑刻因為歷經輾轉摹刻、捶拓已經喪失了古人筆法的原貌。因此,若要學習古法,無論如何都繞不開南北朝碑刻。

  在南北朝碑刻與唐碑的比較之下,包、康認為唐代楷書已經古法喪失殆盡,不僅筆法無存,結構也無生氣。包世臣說:「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變態;唐人書無定勢,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康有為說:「書有南、北朝,隸、楷、行、草,體變各極,奇偉婉麗,意態斯備,至矣!觀斯止矣。至於有唐,雖設書學,士大夫講之尤甚。然纘承陳、隋之餘,綴其遺緒之一二,不復能變,專講結構,幾若算子。截鶴續鳧,整齊過甚。」在這種觀念制衡下,人們動輒稱「唐以前書」如何,「唐以後書」如何。論者皆謂清代碑學分判南北,分判碑帖,其實還應補充重要的一點,便是分判古今。尊北而抑南,尊碑而抑帖,尊古而抑今,構成清代碑學的三重基本價值取向,而尊古抑今的具體表現便是尊魏而卑唐。

  關於這三重取向,阮、包、康三家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比如阮元分判南北便為康有為所不取。阮元在三個方面都有體現,只不過對唐人並非一律貶抑,在他看來唐人中亦有存古法者;包世臣側重於後一者;康有為側重於後二者──其中崇古抑今的態度為三人所共有。由崇古抑今而借古開新,其實是碑學思潮最具本質性的一種藝術選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