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東嶽廟的趙孟頫書碑\蓬山

時間:2019-01-22 03:18:17來源:大公報

  在北京東嶽廟碑林現存的八十九座石碑中,趙孟頫《張天師神道碑》堪稱鎮廟之寶。按封建禮制,趙孟頫書寫的此碑地位自然比不上康熙、乾隆的御碑,但就歷史和藝術價值而言,則遠超其他。

  碑文紀錄了東嶽廟建廟緣起和歷史,並涉及元朝的許多政治、文化、宗教史料。更為珍貴的是,碑上文字乃是趙孟頫親手撰文並「書丹篆額」,又浸透了其本人諸多的人生感慨。這塊碑能歷經七百年滄桑,逃過浩劫,保存至今,實在歷史的眷顧。

  東嶽廟是元仁宗時道教大真人張留孫置地建造,後由其徒弟吳全節接續完工。張留孫是道教正一派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的徒弟。忽必烈平定江南,召見張宗演師徒,獨將張留孫留在北京侍駕,視為「奇士」。與全真派邱處機勸成吉思汗止殺愛民相似,張留孫也進諫忽必烈「虛心正身崇儉愛民以保天下」,很受信任。

  趙孟頫比張留孫小六歲,兩人都是宋亡後的江南遺民,被召往遙遠的大都。雖然在新朝受重視,但那種亡國之痛一直深埋心底。張留孫曾「知集賢院事」,趙孟頫也擔任過集賢學士。既是同齡人,又有着相似的生活經歷、文學修養、思想意識。

  延祐六年(一三一九年),也是東嶽廟開始營建那年,因管夫人病發,趙孟頫乞歸,返回浙江。張留孫則卒於元英宗至治元年(一三二一年)底。英宗派人到吳興,請趙孟頫寫神道碑。趙孟頫追憶故人,物傷其類。碑文寫道:「老臣伏在田里且三年矣。張公遂去世。感嘆存沒,不亦悲乎?今上皇帝不以臣遠去,老病且死,猶記憶之……旨意所及,豈直為張公哀榮哉?」叩謝隆恩的字裏行間,難掩淒愴江潭之感。

  寫完不久,趙孟頫於至治二年六月病逝,享年六十九歲。東嶽廟裏高高聳立的神道碑,雖是趙孟頫為他人所寫,但又有如他本人在中國藝術史上留下的豐碑,供後人追念。

(三之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