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一半人生\耶生

時間:2019-01-22 03:18:16來源:大公報

  近日,潮流興ten years challenge,找回十年前的舊照,跟現在對比,看看有什麼差別。

  十五歲回看五歲,那幾乎是歲月另一端的陌生人,眼神透着半點無知和一點好奇;二十歲回看十歲,那是一副還未長大的身軀,但已依稀辨認出來的臉龐;二十五歲回看十五歲,眉宇間是自以為看透世事的一臉稚氣,以及未經歷人生滄桑的純淨;三十歲回看二十歲,那是久違了的、幾乎忘掉的衝勁和渴望;三十五歲回看二十五歲,看到臉上被劃上的第一道人生傷疤。

  從四十歲開始,這個「十年挑戰」驚喜度大降。四十歲回看三十歲,那是大風霜看小風霜,還是風霜;四十五歲過後的回望,除了看那還未變老但已經初現老態的一張臉,連回憶也是雷同,工作穩定了,伴侶穩定了,有孩子的,倒會發現他們有更大的變化,但那是屬於他們的「十年挑戰」,不是你的。

  四十歲,人生走到了近一半,就有所謂中年危機。像韓寒最近填的一首如詩的詞《一半人生》:「早告別青春/活成了別人/經歷的時代/已如此陌生」。因為生活,沒有人保證你能夠如你所想的活到中年,你可能被迫做不喜歡的工作,你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跟喜歡的人在一起,生活得不滿意,但有可能重頭來過嗎?可是你發現,你已經背負了很多不能放棄的人和事,只能繼續向前走。

  即使人生變得成功,也未必沒有中年危機。什麼都得到了,一個美滿家庭,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像圍棋走到尾盤,只要順着局勢,沒犯大錯,就能完美收官。可是成功人士在人生上半場總是很火很拚,他們能讓自己安安穩穩的守住下半人生嗎?他們甘於在六十歲的時候做「十年挑戰」,看到那個五十歲的自己,就只是一樣的成功,一樣的幸福,一樣的美滿嗎?

  哈佛大學生物學家大衛.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義: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一書中說,中年危機並沒有心理學依據:「這是種抽象的概念,可以輕鬆地把任何小變動和恐懼納入其中。」也許我們都想太多,人生在哪個年紀,都並不那麼好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