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新聞奈河橋\耶生

時間:2019-01-11 03:18:17來源:大公報

  滑Facebook,傳來一條新聞:一名男子,在殯儀館人有三急,想去洗手間,問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向洗手間方向一指,赫然發現洗手間門外剛好擺放着兩條紙紮奈河橋,竟然對男子說:「過了奈河橋就到洗手間了。」

  這是日常生活碰上的笑話,我看到也笑了,真的很好笑。可是,這是新聞嗎?什麼時候日常生活的小笑話都可以成為新聞?

  這是因為,互聯網出現後,資訊傳播的方式改變,傳統傳媒要轉型,就要在網上點擊率和分享度上努力。可是,賺了點擊率,又有否維持傳媒的初心:傳播新聞?

  新聞有很多類:本地新聞、國際新聞、體育新聞、副刊、馬經等等。以往一張報紙,包羅萬有,但分門別類,就像一家超級市場,一進去就是蔬果、鮮肉,再入面是凍櫃,然後有罐頭、米,轉十個八個彎,才來到清潔用品、垃圾袋,等等。你不會看見一家把垃圾袋放到最近門口的超級市場。報紙也是一樣,重要新聞放頭版,A疊一定是本地大事、世界大事;副刊、馬經等排在後面,副刊入面時有笑話,文首的小故事,如果可以出現在報紙中,就是放在這個地方。

  可是,網上新聞不會分重要不重要。無論是中美貿易戰、「九二共識」的政治問題,還是「奈河橋後面就是洗手間」,都是一樣的題目大小,一樣在同一面積的手機框上閱讀。不錯,網上版的報紙五臟俱全,也會有分類,但在分享的時候,不會整份《大公報》都變成一條連結傳開去,而是以新聞故事為單位,於是很自然地,有趣的故事更容易成為眾人的最大公因數。

  人們接收這條「奈河橋」資訊時,不是以看報紙的心情,而是以八卦、想讓朋友知道這好笑事件的心情而轉發的。但出來的客觀效果,這些無關痛癢的日常,佔據了真正需要關注的大事的眼球。但這確是辦報的人幹出來的,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讓真正有意義的新聞更讓人讀到,才是傳媒人現在應該思考的事,否則,報紙,即使是網上版,遲早會望見奈河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